在我國數字經濟浪潮中,數字藏品正悄然形成一股熱潮。當前我省數字經濟產業在多元政策賦能下,正乘風起航,數字藏品到底是什么?它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意義何在?記者日前進行了采訪。
數字藏品 就在身邊
哈爾濱市收藏家金輝開了一個畫廊,不久前,他收藏的我省著名書法家游壽先生的書法作品被制成了數字藏品,并在相關平臺上發布。金輝說,這個藏品一共是20份,每份賣價是199元,已經賣了三份。每賣一份,平臺就會給藏家進行結算。據了解,近年來,數字藏品在90后、00后群體中頗為流行。“現在主要是年輕人喜歡的動漫類數字藏品賣的比較好,有的甚至能賣出幾十萬份,傳統的東西還不太好賣。”金輝說。
所謂數字藏品,即NFT在國內的稱呼。NFT是Non-Fungible
token的簡稱,指使用
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又被稱作“非同質化代幣”,有數字圖片、音樂、視頻、3D模型等形式。從全球數字藏品行業交易額來看,增長趨勢突飛猛進。比如
北京冬奧的冰墩墩等吉祥物便帶火了數字藏品,國際奧委會官方授權的冰墩墩數字盲盒在某平臺發售,總數為500個,每個99美元,交易市場上轉售的價格暴漲,曾出現1888美元的成交價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