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數字化時代,善用數字藏品的正向價值,讓其遠離炒作,就能激發更多新動能,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選擇。”盤和林表示,數字經濟不僅僅是新基建,還要有內容填充。“數字藏品對于文化產業的意義和發展是巨大的,不論是數字藏品、數字內容生產,或者說文化產業的數字化,對我們未來的精神消費實際上是有深遠意義的。”他認為,數字內容生產和經濟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數字藏品在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能把其定位、邊界、使命厘清,做好與實體經濟的互相補充,會帶來疊加賦能的效果。
為普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作品,促進大眾藝術品市場的健康發展。人民網靈境·人民藝術館今年一月正式上線,旨在為藝術家及優秀藝術作品提供數字化平臺,為藝術品數字版權保護、數字出版、數字轉化、數字認證(
區塊鏈)等提供服務,用數字技術服務大眾藝術。國內藝術品數字轉化方興未艾,市場規則和標準也在不斷探索中。靈境·人民藝術館在兼具內容編校、審核及出版審查制度之外,還在探索數字藏品公開發行的內容監管模式。
盤和林表示,靈境·人民藝術館通過內容審核和數字出版審查來把握數字藏品發行的合規性,是對我國數字藏品一級市場的一種嘗試。這種模式將數字藏品作為一種工具,用來確定產權,未來可以通過智能合約限制數字藏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將藝術留給真正喜歡藝術的人,而非投機者。他認為,“數字藏品的技術基礎與NFT相同,從短期看應該繼續限制二級市場交易,但長期看還是要將數字藏品產權和交易納入正規監管中,以出版審核的方式,對數字藏品投放進行把關,以
區塊鏈技術確定數字藏品的產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