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區塊鏈概念的真正形成,是在2013、2014年之后。我們之前對區塊鏈的理解,就是
比特幣,只是一種電子貨幣,或者新支付手段而已。
2014年之后,區塊鏈架構從比特幣的形態中脫胎出來,有了企業級的架構,并在很多產業里開始落地。
雖然有了一些實際的應用,但坦率地說,這個技術本身還是不成熟的。
2017年、2018年,這個行業又起來了,我們作為早期加入的團隊,可以說是五味雜陳。
2017年,區塊鏈行業里投機的人很多,隨著2018年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進場,大家都在問一個問題:區塊鏈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
區塊鏈是什么?我認為它是自組織的信任機制,有三個核心點:
第一,區塊鏈本身是技術革命。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不可被篡改,不可被摧毀的分布式數據庫,區塊鏈只是其中一種。
第二,
token是對商業邏輯的再造,第一讓我們對價值有了技術層面定義。
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Token是不是“幣”?作為工程師來說,我們很難把這兩個概念區隔開,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
Token不僅僅局限于“幣”,比如ERC721,就是一種不可分隔的資產,比如一輛汽車、一棟房子。這些資產本身就是價值定義。
區塊鏈之所以有威力,因為它對價值又重新定義,讓價值可以進行流動。
第三,就是分布式的商業體系-DAO。
交互產生了價值聯動,大量弱信任的場景下,才產生了DAO。我們希望通過DAO來降低信任的成本,而不是去依賴中介化、中心化的機構。
這三個核心在區塊鏈中是三位一體、不可或缺的東西。
我1994年、1995年前后開始接觸到早期的互聯網,那是的互聯網還處在爭論階段,應用很少,瀏覽器也是早期的狀態。
如果區塊鏈從技術角度對標,就相當于那個時代的互聯網,但互聯網最終變成了信息流動的網絡,產生了巨大價值。
我們團隊內部,把現在的區塊鏈做了一個類比,最底層的叫信任協議,而區塊鏈只是信任協議中的一種,并不是全部,包括DAG等等很多信任協議。
在信任協議之上,構建一個以價值為中心的流動網絡叫做互信網,從這個維度角度來說,至少區塊鏈是跟互聯網是同等層級的。
很多認為它比互聯網更大,我也不知道,從實踐角度來說,它是一個全新的網絡體系、全新的價值體系,到底能長多大,其實要看全社會、全產業進入的體量有多大,進入的體量越大,那不可限量。
如果進入的體量很小,僅僅局限于幣的這個領域,僅僅是一個價值的自然轉換,那只是從原來實體轉移到虛擬而已。
這是我們對區塊鏈的一個技術維度的理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