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廣西,有一個
區塊鏈產業園即將落地,投資達上百億元,這將是國內最大的區塊鏈產業基地。”廣西民族大學華南區塊鏈大數據法治戰略研究院院長齊愛民在
北京的
論壇上介紹,廣西著眼于自身與東盟相鄰的地緣優勢,正在引進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資本共同打造這個基地。
不僅廣西,目前國內各地都在積極從產業高度來定位
區塊鏈技術,把握技術升級帶來的產業升級新機遇。
例如,貴陽市提出,計劃用5年建成主權
區塊鏈應用示范區;廣州在2017年出臺政策,扶持區塊鏈產業發展,預計每年將增加2億元左右的財政投入;
蘇州高鐵新城則向社會開放了15個
區塊鏈應用場景,并發布9條扶持政策,吸引區塊鏈企業和人才落戶……
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56家,產業初步形成規模。從地域分布狀況來看,北京、
上海、
廣東、
浙江是區塊鏈創業的集中地,四地合計占比超80%。
而在
河北,今年3月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也提出,要積極培育發展區塊鏈等未來產業,打造世界級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國務院在4月批復的《河北
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進一步明確,要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產業,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認知計算等技術研發及試驗。
基于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定位,于佳寧建議,河北至少可以在兩個方面利用好區塊鏈技術,一是建立新型的產業協作體系;二是圍繞特定領域的區塊鏈產業進行探索。
他認為,河北雖然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但北京部分優質制造業企業轉移河北的意愿還不夠強烈,原因之一在于上下游產業配套的不完善。因此,于佳寧認為,河北對區塊鏈技術的利用,應該重點關注企業間、行業間的協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分布式組織的優勢,為核心企業的引進做好上下游產業的配套服務。
他還表示,河北可以發揮區塊鏈快速結算、確權清晰的優勢,嘗試在排污權交易等方面探索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發展綠色區塊鏈產業。
發展區塊鏈等數字經濟,河北面臨的競爭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國內省份之間,而是在全球競爭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河北可以考慮開放一些能夠供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的場景,以吸引區塊鏈企業的入駐和聚集。”于佳寧分析認為,河北在區塊鏈產業發展資源要素、尤其是人力資源上不占優勢,區域環境同京津相比還存在落差,因此要采取創新發展方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