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誤解帶有一定的烏托邦和無政府主義色彩。這種觀點認為
區塊鏈,尤其是分布式共識從技術上實現了去中心化,從而可以在人類生活各領域實現去中心化,能消除企業壟斷、政府干預、大國霸權等等。這在
比特幣發展早期的極客群體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他們更加強調比特幣的抗審查性、匿名性和獨立個體參與,使得比特幣在進入主流經濟社會的過程中,與各國的監管體制和主流意識發生尖銳摩擦,阻礙了
區塊鏈技術和
加密貨幣的發展和推廣。這也是比特幣擴容之爭僵持不下的原因之一。
這種誤解的另一種表現是高估了去中心化的適用范圍,試圖用區塊鏈改造各種商業活動。比如試圖為各國銀行提供跨國
金融服務的
區塊鏈項目R3在花費大量資金和時間之后,宣布“我們不需要區塊鏈”,而改用中心化的技術實現其目標。現在也有許多區塊鏈項目是對企業原有商業領域進行區塊鏈改造,推進過程中也發現,去中心化的經濟效率并不能提高,不少項目因此而終止。
由此看來,去中心化不是萬能的,需要理性看待“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兩種經濟組織模式。這兩種模式并無天然的優劣之分。不同的經濟活動應當采取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組織模式,關鍵看哪種更有效率。在家庭、企業、政府、軍隊等組織中,中心化能夠大幅降低組織成本,提高決策效率。在市場機制中,去中心化促進了競爭提高了整體效率。
區塊鏈的出現,的確是的去中心化組織方式的使用范圍有所擴大,企業或政府的一部分原本以中心化方式實現的職能改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會更有效率。這就可以通過制度創新去調整適應。與此同時,企業和政府可以節約出更多資源轉移到仍需中心化方式完成的職能,從而做得更好。
因此,不應將“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對立起來,不應將區塊鏈及其應用同政府和大企業對立起來。應當在政府和大企業的積極參與下探索區塊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如果將2018年看做區塊鏈元年,那么之前就是一個蠻荒的探索期。在探索期形成的這些概念不一定適合它真正的功能與使命。隨著,區塊鏈進入主流社會,進入產業發展階段,應該適時研究澄清早期的誤解,減少產業的試錯成本。下一篇文章將探討區塊鏈應該稱作什么。
作者簡介:劉昌用,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ChainVC合伙人,區塊鏈創業營負責人,區塊鏈資深科普學者,BCH早期推動者,中國軟件協會區塊鏈創業學院創業導師,YEX、MTC、印鏈、才鏈、豆匣等區塊鏈項目顧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