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次央視三問
區塊鏈來看,說明國家層面其實也想重視區塊鏈,不想錯過這次機遇。但對于幣的監管,暫時還沒有一步到位的好辦法,因此打算先把幣閹割了,先從無幣區塊鏈試試水,準備“去除泡沫,喝上醇香啤酒”。
“無幣化”趨勢也成為了區塊鏈“求生”新路徑,從長遠來看,沒有一刀切就已經是利好了。但歸根結底,沒有泡沫的啤酒哪叫啤酒,與喝白開水無異。
區塊鏈的運行是通過
token的價值來保障的,Token機制是區塊鏈能夠順利運行、推進的重要原因。有了Token,才會形成社區內的共識。而沒有社區內的共識,就不會有區塊鏈。
在無數個項目中也已經證明,Token本身無罪,只是被一些作惡的人利用,損害了部分人的利益。我們不該妖魔化Token,因為這樣也只會讓區塊鏈發展變得遲緩。現任北大光華區塊鏈實驗室主任的劉曉蕾近日在接受人民創投的采訪時表示,“雖然當前
區塊鏈項目的負面效應多與Token的發行、炒作有關,但Token不等于
ico,不應該將Token妖魔化。”
當然,隨著
幣圈的亂象不斷浮出水面,探索無幣區塊鏈的實現也是現實所趨。但無幣區塊鏈的嘗試最多只能作為典范,即使只專注于
區塊鏈技術的項目日后有所突破,除非所有國家明令禁止發幣,否則幣圈的暴利依然會讓更多人擠破頭投身其中。
所以,無幣區塊鏈可能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根本在于如何使
加密貨幣的價格形成穩定機制,關于這點,
比特幣期貨被很多人認為有助于規范比特幣的價格。若真是如此,那么比特幣最近的暴漲暴跌都是尋求穩定區域的一個過程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