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廣東各地一直在搶占區塊鏈發展高地;各城市紛紛出臺產業政策,呈現“多點開花”態勢。
2017年12月,廣州發布《廣州區塊鏈白皮書》,同時廣州出臺第一部針對區塊鏈產業的政府扶植政策《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區塊鏈產業發展辦法實施細則》。
上述細則提出了全國力度最大的“區塊鏈10條”政策,涉及的獎勵范圍涵蓋培育獎勵、成長獎勵、平臺獎勵、應用獎勵、技術獎勵、
金融支持和活動補貼等7個方面,預計每年將增加2億元左右的財政投入。
“區塊鏈10條”專項政策之后,2019年3月廣州高新區、開發區、黃埔區再度出臺“區塊鏈10條2.0”政策。
相較于區塊鏈10條1.0政策,“區塊鏈10條2.0”政策強化金融支撐能力,鼓勵設立10億元規模區塊鏈產業基金,吸引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給效應,為區塊鏈企業提供天使投資、股權投資、投后增值等多層次服務,建立“多基地+大基金”分布式金融生態圈。
2020年3月,廣州正式獲工信部批復創建區塊鏈發展先行示范區,成為全國首個獲批創建區塊鏈發展先行示范區的城市。
另外,
深圳、佛山、珠海也出臺了針對區塊鏈的扶持政策。佛山南海區出臺了《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區塊鏈+”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珠海橫琴新區發布了《橫琴新區區塊鏈產業發展扶持暫行辦法》;深圳將區塊鏈涵蓋在新興產業、金融產業等行業中進行扶持。
省內5000多家科研類公司
在積極推出區塊鏈相關政策的同時,廣東省不斷探索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將
區塊鏈應用于實體經濟,打造“區塊鏈+”,擴大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商貿、政務、民生、智能制造、物流和
能源等重點行業的應用。
在政務領域,以佛山為例,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IMI身份認證平臺”,通過“IMI身份認證平臺”驗證“我就是我”后,可在移動終端完成基本信息的錄入和表格的填寫,并將辦事申報材料提交到一門式系統,完成多項政府服務事項的申辦。
目前,該平臺已涵蓋證件辦理、證明出具、資格認證、小額津貼發放等四種必須本人現場確認身份的服務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較重視區塊鏈相關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公司數量全國最多。
據零壹財經·Binary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區塊鏈公司科研類的公司為5444家,主要分布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及金融業等5個行業。
另外,根據國家網信辦全國前六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數據顯示,廣東省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293個,占比27.9%。
目前,廣東省聚集了華為、騰訊等一批以底層平臺技術研發為主導的大型龍頭企業,為中小企業區塊鏈開發者提供底層技術支撐服務;平安科技、眾安科技等優勢企業則聚焦于行業應用層研發,為眾多中小企業提供區塊鏈全套解決方案。
深圳市金融區塊鏈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姚輝亞接受《區塊鏈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金融科技龍頭企業眾多,對全國乃至全球年輕科創人才的包容與吸引力較大,熟悉分布式技術的互聯網及科技人才聚集優勢明顯。
“目前深圳的區塊鏈產業政策及主流區塊鏈技術應用都以促進產業數字化為目標。”姚輝亞進一步表示,以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為例,選擇
聯盟鏈的技術路徑服務產業區塊鏈的發展,已成功支持政務、金融、
農業、
公益、文娛、
供應鏈、
物聯網等重點應用領域的數百個
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收集到的標桿應用超過200個,有效推動區塊鏈應用于產業數字化,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以區塊鏈為首的金融科技技術蓬勃發展,為解決地區制度的差異提供了新的路徑。”李賀分析稱,區塊鏈有望助力大灣區建立可信的跨境數據交換和商業合作模式,助力多地監管共同建設跨境的金融基礎設施,例如跨境征信、跨境KYC、跨境反洗錢等,有效兼顧金融創新和金融穩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