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票據市場上,存在眾多的票據掮客、中介,不透明、高杠桿錯配、違規交易等現象并不少見,誘發多種風險。首先,從道德風險看,紙票中“一票多賣”、電票中“打款背書不同步”的現象時有發生,
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夠有效防范上述問題。其次,從操作運營風險看,當前票據信息傳遞需要依賴中心化的服務系統,基于
區塊鏈技術架構建立的新型數字票據業務模式,可實現票據價值的去中心化傳遞,降低系統中心化帶來的操作和運營風險。最后,從市場風險看,中介市場大量的資產錯配不僅導致了自身損失,還捆綁了銀行的利益。此外,當前的票據市場在信息交流上更多是單對單,容易導致信息的不對稱和時效差,且操作方式各異,監管只能通過現場審核的方式來進行,對業務模式和流轉缺乏全流程的快速審查、調閱手段。
票據是一種有價憑證,其在傳遞中一直需要隱藏的“第三方”角色來確保交易雙方的安全可靠。借助區塊鏈的可編程性以及數據透明性,可有效控制參與者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平衡,形成更真實的市場價格指數,從而更好地把控市場風險。通過區塊鏈的信息記載和回溯,易于建立基于關鍵字或其他智能方式的信息檢索和提醒,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并可借助其開放性的優勢讓信息更加快速傳導至需求者,減少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由于區塊鏈不需要中心化的服務器,系統的優化或變更不需要通過多個環節的時間跨度,對于現在依賴系統來辦理業務的票據體系來說是極大優化,讓經營的決策更加簡單、直接和有效,提高整個票據市場的運作效率。基于區塊鏈中智能合約的使用,利用可編程的特點在票據流轉的同時,通過編輯程序可以控制價值的限定和流轉方向。區塊鏈數據前后相連構成的不可篡改的時間戳,使得監管的調閱成本大大降低,完全透明的數據管理體系也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徑。同時,對于監管規則也可以在鏈條中通過編程來建立共用約束代碼,實現監管政策全覆蓋和控制。
2018年1月25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安排部署,由
上海票據交易所、
數字貨幣研究所牽頭,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杭州區塊鏈技術研究院(簡稱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承接、會同4家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杭州銀行)研發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實驗性生產系統成功上線試運行。上午9:30:07,第一張數字票據在上海票據交易所開出,票面金額為16萬元,順利完成簽發、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該平臺采用
聯盟鏈技術,央行、數字票據交易所、商業銀行以及其他參與機構以聯盟鏈節點的形式經許可后接入數字票據網絡。不同的節點在接入時可以根據角色不同和業務需求授予不同的鏈上操作權限,包括投票權限、記賬權限和只讀權限等。數字票據發行后以智能合約的形式登記在聯盟鏈上,并在鏈上進行交易撮合。結算則通過數字票據交易所連接聯盟鏈之外現有的基于賬戶的支付平臺完成。數字票據交易所的主要角色是充當交易結算過程中的信任中介,交易撮合主要由商業銀行和參與機構等各參與方基于聯盟鏈的共享數據自行完成。在這個系統中, 傳統票據生命全周期的功能全部實現,包括:出票、背書轉讓、貼現、 轉貼現、托收等。該系統基于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開發了一套隱私 保護方案,支持信息在交易對手方可見、監管方具有看穿能力。并有 強大靈活的監管隱私保護機制,實時獲取當前進行的交易的詳細信息, 監控可疑或異常票據業務,并通過操作權限或系統參與方的準入權限 等方面限制保證數字票據的
金融安全。
本文摘選:工信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轉載請注明“鏈門戶 www.bjlsjy.net”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