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中國銀行業從整體資金規模、用戶數量、市場份額等方面在國際上都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有很多欠缺。比如銀行間業務報文的傳遞還在依靠國際組織Swift、EDI等,這些國際組織控制了平臺、數據、用戶,尤其是與銀行之間國際貿易、國際收支數據。
從2017年開始,部分國內銀行已經開始思考建立銀行間業務報文收發
聯盟的問題,著手打造自己基于
區塊鏈系統的貿易
金融平臺。通過貿易金融項下的區塊鏈信用證、保函、福費廷、保理、票據,以聯盟鏈的形式建立銀行間報文交互網絡,國內銀行、境外分行、國際銀行以平等、共享、自由的身份加入,同時可以利用區塊鏈多方參與的特性邀請生態企業一起參與,國家官方機構如海關、稅務、司法、工商也可以參與共建生態。生態一旦建成,不但可以解決銀行間報文收發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幫助銀行、監管機構識別貿易背景真實性,跟蹤信貸風險,建立以中國銀行業為基礎的業務標準、報文標準、技術標準,讓中國銀行業在國際金融領域真正起到主導作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