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第一部分指出,我國
區塊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產業呈現高速發展,數量快速增加,我國以區塊鏈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已經到達了456家,同時產業鏈條也逐步清晰,區塊鏈領域的行業應用類公司數量最多。
同時,一些互聯互聯網公司如BATJ也開始涉足并發展區塊鏈用以賦能原有業務, 目前騰訊已經落地
供應鏈金融、醫療、數字資產等場景;從地域上,
北京、
上海、
廣東、
浙江依然是區塊鏈創業的集中地,四地合計占比超 80%。
報告還認為
區塊鏈應用呈現多元化,從金融延伸到實體領域,
區塊鏈技術幾乎在所有的產業場景都能落地應用, 原因是幾乎所有的產業場景都涉及交易。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的主戰場是實體經濟產業領域, 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也將集中體現為落地產業場景后帶來的價值增量。
另外,區塊鏈還有助于實現“協作環節信息化”,助力實體經濟降成本提效率。風險方面,技術濫用導致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可忽視。一是野蠻生長的代幣融資行為帶來了非法集資及金融詐騙等風險,二是技術層面的風險, 例如,除PoW外, PoS、DPoS等多種共識機制雖然已經被提出,但是否能夠實現真正的安全可信,尚不能完全證明。
政策監管上,報告認為政策體系逐步構建起來,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一是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各地政府積極從產業高度定位區塊鏈技術,并積極加強行業監管,有力防范金融風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