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4月,我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每年6月5日為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該主題旨在進一步喚醒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生態環境迫在眉睫。據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國各地環境“顏值”普遍提升。談及未來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的應對之策,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表示,要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保障國家有效需求前提下,從嚴從緊控制“兩高”行業新上項目,大力優化
能源結構,嚴控化石能源消費總量,進而實現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之后,
低碳發展的重要性正在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為全年重點工作之一,并提出“制定2030年前
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從全力推進實現“雙碳”目標,到攜手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從推動各方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到助力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我國是全球氣候環境治理的行動派,也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