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
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
“
區塊鏈技術關乎價值流通、信任建設、合約信守和執行,對于我國實體經濟生態環境建設,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信用、消除資金摩擦、建設良性
供應鏈關系、營造創新創造生態環境等方面,可發揮技術支撐的關鍵作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庫成員朱瑋以制造業為例解釋說,市場和政策法規都在規范制造業的發展環境,但二者之間還有一個行業秩序的建設空間。“區塊鏈從技術角度對建設制造業的行業秩序起到支撐作用,能幫助制造業快速、自發、有目的的建設行業的良性秩序。”
基于區塊鏈具有防偽造、防篡改、可追溯的技術特性,朱瑋認為,這有利于解決制造業中的設備管理、數據共享、多方信任協作、安全保障等問題,對于提升工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供應鏈協同水平和效率都有重要作用。
此外,區塊鏈技術能促進產融結合,讓
金融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趙錫軍表示,區塊鏈技術與供應鏈的結合,可以大大緩解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區塊鏈的不可篡改以及私鑰的安全機制,讓身份管理更加容易,不必再依賴于第三方的監管和信用,大大提升數據網絡的可信度;分布式賬本技術使得非商業機密數據在參與節點均有存儲備份,解決了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信息孤島問題。
為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田省迪建議:首先,建立省級甚至國家級的供應鏈追蹤系統,對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物資流動建立可追溯、數據完整可信的物流系統;其次,有關部門應該鼓勵行業合作,發展協同采購、共享供應鏈管理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創造可視性高的上下游供應關系;再次,企業應探索拓寬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提升技術的應用效率,例如整合信息流,用區塊鏈替代紙質合同和票據的傳遞,再如整合資金流,將區塊鏈用于賬款管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