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方面,我想談一下關于支付系統現代化究竟抓哪個重點。
從全球角度來看,
數字貨幣有很多不同側重點,有的側重對零售系統效能的提高,有的重視批發交易,也有的注重交易所和
金融市場的交易可不可以采取新的支付和結算體系。有人說全球有那么多貿易,包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是否能更方便。臉書最開始推Libra的時候,覺得跨境匯款不方便,不能提高跨境匯款的方便性。也有人提到跨境投資的方便性。所以,多個領域都可能有發展的前景。
我們究竟應該注重什么問題。整體來講,支付系統現代化是一段時間邁一個臺階,這個臺階一般來講是比較大的臺階,大家才有足夠的動力。比如像手機更新換代,有的廠商幾個月就發布一個版本,但是從用戶角度來講,我的手機才花錢買的,而且還可以用,性能上沒差多少。所以一定是覺得這個臺階比較大后才會考慮去升級;特別小的臺階,微小的改進要換系統有可能動力不足。所以,要用這種差異化衡量臺階到底邁得有多大,來看我們選擇什么樣的方向。
怎么看這個臺階呢,一個是看系統的功能,它的效能怎么樣,它的表現怎么樣。第二個看成本,是不是成本能夠降低,效能跟成本一比就是性價比。此外還要看這個系統出錯的可能性,因為金融系統涉及穩定,涉及信心,對出錯概率非常關注。還有一個就是很難避免百分之百不出錯,小概率會出錯,出錯以后究竟能不能糾正這個錯誤。比如支付錯了能不能退款,能不能止損,信用卡里也有一個叫charge back,就是能把這個錢找回來。再有一個從性能上風險控制的能力,這個系統有多強的風險控制能力。
有時候,一些技術從技術開發的角度來說,非常希望能用他的技術,但是從金融系統的角度來說,對穩定性、風險控制、出錯概率以及糾錯能力的重視,可能比從技術角度來講要求更高一些。
從這幾個角度看,我國比較重視零售系統,這個臺階可以邁得比較大。中國是現金用得比較多的社會,但是從全球來看也不是特別突出。我估計發達國家即便是信用卡比較普及的國家,也會感到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這個臺階還是很值得要邁上去的。這也是客戶的需求,客戶也不希望有太復雜的多樣的支付方式,很希望在有手機以后,通過移動互聯網有一個主流零售支付方式出現。所以這個臺階成本節約也是很大的,向前邁進的動力是比較大的。
從批發的角度看,現在有一些國家要搞CBDC,從我個人觀察來講,中國e-CNY并不是完全的CBDC,當然也可以歸結為CBDC這個大議題里,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特點。有一種CBDC主要轉向批發系統,多數老百姓和非金融系統的人對支付系統的批發環節是不太了解的,并不知道背后的清算系統是怎么工作的,也不太知道這個系統目前是不是效能比較差、是不是出錯、是不是成本過高、是不是向銀行多收費,是不是收的這些費用間接轉嫁給其他銀行客戶。
隨著技術的發展,批發系統也有很大潛力進一步提升。但是,目前成本水平下,效能并不能有很大改進余地,即便改進,社會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感覺。總體來講,批發環節也要給予注意,但是這個臺階似乎現在邁不了太大,要邁就是一個相當小的臺階。
還有交易所,交易所現在所有系統的運行還是非常好的,除了個別情況下特別是由于高頻交易,出現過像英國市場上閃崩的情況,總體來講運行較好。雖然交易所系統,包括所謂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排隊自動撮合系統,以及后面的證券登記和交割系統也有不少成本。但是在這方面的呼聲并不高,如果大家希望降低交易成本的話,可能減少印花稅,印花稅比技術系統的成本更受關注。
另外,也不是交易結算越快越好,近年大家都在討論是不是交易所技術系統有能力可以提供T+0,可以當日回轉交易,可以更多提供高頻交易。但實際上市場人士對此也提出一定質疑,并非越快越好。整個支付系統也包括交易所系統,未來都有可能實現實時全額交易,但是實時全額交易系統并不是在各個環節都適用的一個好的選擇。這就是為什么ISDA衍生品交易協會反復主張搞差額結算,它對市場參與方的風險控制更有好處,同時降低了由于每筆實時全額交易要求的經濟資本和風險。這也涉及這個臺階究竟邁得有多大的問題。
再看一下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際上是跨境支付里最主要的內容,包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但是國際貿易能不能就像我們老百姓去商店買東西的時候,看好的東西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直接這么做就行了?實際上,國際貿易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有一定批量的,涉及更復雜交易情形的系統
首先是集裝箱,一個集裝箱裝很多東西,涉及品種、規格等很多信息都需要在合同中加以規定,事先要作很多溝通。其次更主要的是涉及運輸倉儲和保險,運輸環節究竟是怎么樣的,會不會有風險,會不會有損失;倉儲環節怎么樣,會不會東西放到里頭壞了,這些都導致進一步的一系列服務,而且會涉及到金融。
從支付角度來講,跨境支付涉及匯率和幣種選擇。除此之外,由于出口商還需要有貿易融資,貨發出去了等對方收到并驗貨到付款,這個過程中下一步生產已經開始,所以需要貿易融資,貿易融資過去典型的一個工具就是信用證融資,開了信用證以后就去融資了,下一輪生產就可以找銀行借錢。金融服務也必然成為其中一個重要成分。
此外,有相當多的中小企業在做國際貿易,他們跨國家、有的時候跨著大州,相互之間也不怎么認識。有的人雖然認識也不知根知底,所以必然需要找一家銀行,A國找一家自己熟悉的銀行開戶,B國也找一家他熟悉的銀行,銀行之間建立了代理行關系,代理行關系除了做付款以外,實際上是建立一種信任關系,幫助企業之間建立人之間的關系。這套體系雖然很復雜,而且有人抱怨可能效率不高,但是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就像老百姓去商店里買東西,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么簡單。這個系統的改造也需要有更多功能得考慮,尋找機會升級換代。
再有一個就是匯款,跨境匯款確實成本比較高,臉書抓到了跨境匯款的痛點,所以提出用Libra做跨境匯款,而且為了讓更多的國家接受,用一籃子貨幣。結果它沒想到一籃子貨幣國際上討論很多年,大家都想方設法從各個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怎么弄,所以這并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嘗試了一年以后發現一籃子貨幣很難做到,所以就從Libra改為Diem了,只針對美元。
跨境匯款既有技術方面的難度,更有政策制定方面的難度,特別是涉及跨境勞工向家里匯款的,涉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匯款,盡管有美元、日元、歐元等,相對來講效率比較高,成本也不算太高,但是發展中國家成本就比較高,時間延遲也比較多。因此,這是一個邁臺階的機會,但是也不是單靠技術系統就能解決的。它有賴于制度政策方面的解決,特別是涉及匯率制度,外匯管理,有一些國家有外匯管制。
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中國改革開放之前,有那么多海外華僑往家里寄錢,可能有美元、有日元,但是你是拿不到的,必須換為人民幣,當時的匯率又非常不合理,拿少了怎么辦呢,就額外再給一部分調匯券。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這些階段早就邁過了,但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實際上還是面臨類似的各種問題。另外他們也確實都擔心美元化帶來的風險。因此,我們在選擇利用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提高支付系統現代化并且邁上一個臺階的時候,究竟在哪個方向上可以邁的比較大,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這是在選擇方面需要考慮的。
因此,不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說我弄了一個系統,可以拍胸脯吹牛,既能解決零售支付,又能解決批發系統,交易所系統也都完全改造了,貿易結算、匯款等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這不現實,作選擇要有定力,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
最后,我說一下關于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家,貨幣的地位應該提高,而且也確實有提高的潛力,但技術系統會對此有影響。所以,這些年在技術方面也有很多開發和支持,譬如跨境人民幣的支付系統(CIPS)等。是否可以利用數字貨幣CBDC上一個很大的臺階呢?我覺得不要太高估技術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體制和政策上的因素,是改革開放下一步作多大選擇的問題。
一個貨幣能否被廣泛接受,取決于其經濟體量、貿易體量、對外開放程度,不是能夠強求國際用戶作出選擇的,(客戶)都有自主選擇權。所以貨幣使用的廣泛性不僅是技術特性,和貨幣可自由使用程度相關。
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人民幣納入了SDR籃子,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已有了很大提高,但它是一個連續過程,還有繼續提高余地,同時還要有反洗錢的功能,防止逃稅、毒品交易等。還須考慮貨幣抗沖擊的能力。全球來看,各個國家處于不同階段,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金融危機,抗沖擊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主要考慮的是制度因素。中國未來改革開放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還會作出更鮮明的選擇,而這種選擇也取決于發展路徑、改革開放的路徑,取決于觀點的平衡。有人認為人民幣可自由自用、可兌換是非常好的事,可以盡快推進;也有的人認為這是非常糟糕的事,風險很大,盡量不要去做。可能最后是個正態分布,中間的觀點比較多,而且它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平移的。
所以,開放進程中的變化可能和人民幣國際化有更多聯系,技術方面的因素是基礎,是相對比較好做的,包括金融系統在做CIPS的時候,像中國銀行等在跨國支付中起到很大作用的銀行,政策制度明確背景下,利用現有技術開發一套系統并不是太難推進的事。
從中央銀行的角度來看,發行的貨幣是央行負債,需要使其可兌現,有購買力,且是穩定的。而且貨幣使用達到某項功能的時候,央行要給使用者提供這種方便和保證,是一種承諾和義務,這都需要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角度加以考慮。
因此,支付系統現代化,DC/EP和E-CNY首先對跨境的零售使用,包括旅行者商務訪問之間的使用,也包括現在比較時興的零售網購等方面都會帶來提升的體驗,對人民幣會有好處。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批發金融交易、貿易匯款等各個方面要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還需要在政策體制方面不斷向前邁進。
我們相信,未來在這些方面能夠取得進展,才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大步伐。同時,國際上幾種主要的貨幣相互之間確實是有份額占比的,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也取決于別人做得好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