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
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的一起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案件中,原告通過司法
區塊鏈平臺對被告發表被控侵權文章的行為進行了取證和存證,形成相關的哈希值和證據文件。法院在審理中采信了原告的證據,判令被告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
同年,杭州互聯網法院司法區塊鏈正式上線運行,隨后多個涉及確權、維權的
聯盟鏈陸續加入。目前該院司法區塊鏈接入底層節點27個,存證總量超過56.2億條。
“司法區塊鏈從源頭上實現網絡行為上網就留痕、留痕即可溯,試點的
電子商務領域糾紛從1.3%下降至0.6%,互聯網
金融領域糾紛從0.7%下降至0.03%。”杭州互聯網法院信息技術中心主任陳驀介紹說。
當前,
區塊鏈技術已在法院工作中廣泛應用,并在多個司法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有效解決了涉網案件存證難、取證難、采信難問題;廣州中院涉港澳案件區塊鏈授權見證通平臺極大減輕了當事人立案訴累;
四川宜賓兩級法院創新構建區塊鏈技術與
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法律
人工智能多技術相融合的現代化查封體系,實現法院查封階段對查封財產遠程數字化、可視化、便捷化監管,對企圖破壞設備、違法入侵被查封標的物的相關人員及其行為實時視頻采集取證并同步上鏈存證,切實解決了傳統執行查封面臨的封條易損壞、人為破壞取證難、查封財產難管理等難題。
在吳沈括看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司法實踐,不僅可以高效地完成案件審理、庭審參與、答辯質證等司法流程,還能夠更好地確保案件審理過程中的隱私安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