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共識是賦能某件事物和某種意識形態
我們拿
比特幣做個例子,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價值?可能你認為沒價值,但很多人卻認為它就是有價值的。
《獨立宣言》中有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我們不可剝奪的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2008年美國
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當局不斷增發貨幣,很多人就發現財富在慢慢的變少,所以對當時的美國政府、法律產生了不信任。
這時候有人就提出了一個觀點:要做一個自由的、民主的
數字貨幣,而且是不可增發的貨幣,并且它是由數字來代表的,也就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公平的,是人人都可以參與。
所以當時有一部分人對它極度信任,開始建立秩序,包括今天的比特幣錢包、比特幣開發社區、交易所,還有礦場、礦工、礦機等等,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
這些都是基于信任比特幣背后理念的人們,來共同建立的完整體系。
基于此,我們可以看到:
第一,比特幣本來是不存在的;
第二,這個故事非常“性感”,吸引了很多的人去共同建立秩序,最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價值網絡。
此前,有觀點認為,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政府背景建立的價值網絡,這其實是不對的。
在人類歷史上,十幾萬年前本來就沒有政府這個說法,但是同樣存在著許多的價值網絡,比如說宗教。
很多人基于極度的信任宗教來建立秩序,形成了相應的價值網絡。
所以我的觀點是:共識群體是賦能某件事物以某種意識形態,不一定需要政府來進行背書,就像一個資產,不需要由政府來背書。
我舉三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北宋時期的交子,在商圈里面,大家對一張紙進行了賦能,并通過這張紙來傳遞價值。
第二個案例,鉆石。鉆石是女人的共識,男人愿意用鉆石來換得一生的所愛,但是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待鉆石,它其實并不是特別值錢。
第三個案例,我們小的時候,跟很多小朋友玩一些小卡片,在小朋友的圈子里,可以拿卡片來換玩具,我甚至拿我家里的金絲猴郵票換了一堆的卡片。
所以,在小朋友的群體里面,這些卡片其實就是硬通貨,因為在這個群體里面產生了共識,并賦能給這個卡片一些價值。
今天的比特幣,不管它多少錢,總是有人相信它是有價值的,就能賦能它價值,這就是比特幣為什么有價值的原因之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