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央行數字人民幣最初始的考慮是由于科技的發展提供了互聯網終端收集,可以更加方便地給大眾提供支付,中國又是非常大的零售市場,又有14億的人口,大家都希望在這方面可以走向更方便、更有效、成本更低的支付體系。
從這個思路開始,最開始的時候沒有想過是否做批發系統或者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所以,從零售系統來講該怎么理解
數字貨幣:過去民眾要付錢就是從錢包里面拿出錢來,錢包隨著數字化發展變成了數字錢包,數字錢包可能就是在網絡終端上使用,具體來講很多人就是在手機上使用的,手機作為的一個數字終端里面有一個數字錢包,數字錢包可以做支付。
支付的時候從數字錢包里拿出來的其實既不是紙幣,也不是硬幣,我們稱之為數字貨幣,我理解的數字貨幣最早的起始點是從這里來的。
我覺得這就是數字人民幣的起始點,做好零售系統,把零售系統效率提高是開展所有其他業務的一個基礎,這個做好了之后,批發系統等其他很多方面就有了操作的可能性。
同時,各種系統的市場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我想最大的需求還是在零售系統,所以總體來講需求還是主要在國內,未來,對于跨境支付肯定也帶來方便,但是初始的動機并不是要跨境,跨境還有很多復雜的問題,比如各國央行的主權貨幣問題等。很多國家央行防止本國外幣化和美元化,也不一定希望人民幣在那里起主導作用。
央行數字貨幣涉及到很多復雜的問題,比如有反洗錢反腐的要求、希望貨幣政策有自己的獨立性等,這些問題我們在未來的發展中還可以逐步解決。
我覺得做好基礎工作,像中國14億人口這么大的零售系統,需要做好零售系統的升級換代,升級換代很喜歡這個名字叫數字支付,因為過去銀行系統說電子,其實很早就已經數字化了,數字的貨幣或者是央行數字貨幣(CBDC)其實用途是做數字支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