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區塊鏈等技術,
雄安在探索建立數字身份體系。2019年1月,《雄安新區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試行)》提出,要建設以大數據和區塊鏈為基礎的企業和個人誠信評價體系,實時公布各方主體信用信息及信用評價指數。在信息共享及新技術應用方面,建立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網絡可信身份認證體系和證照庫,項目信息、企業信息、人員信息、文件流轉、資金支付等信息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備份。
李軍透露,數字身份可能于今年年底推出試用。區塊鏈技術、隱私計算技術等綜合運用,可以極大改觀個人隱私信息被過度調用的情況。
“數字身份是以公民法定身份為根源進行擴展,在不同的APP中可擴展不同的身份。通過這種方式,APP不需要調取法定身份信息,只需要相應的擴展信息就足夠了。現在公民個人信息暴露嚴重。比如,注冊登陸一些APP需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面、上傳駕照等,而這些APP只需要了解用戶是否真的會開車。數字身份體系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
除了個人的數字身份,雄安新區的樹早就有了“身份證”。2017年11月,雄安的“千年秀林”種下的第一棵樹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全流程記錄栽培、檢查、管護、修剪的全過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