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正在由
區塊鏈2.0時代,邁入3.0時代,這無疑將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來鑫說,而真正要邁入區塊鏈3.0時代,中國仍舊面臨一些挑戰。
截至2018年4月20日,專業化的區塊鏈智庫鏈塔智庫BlockData已經收錄18個細分行業的1242個
區塊鏈項目,并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增長。目前,
金融、企業服務、文化娛樂、研究院、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等5個領域是區塊鏈創業集中度最高、資本最集中、落地應用最多的領域。在其他領域,落地的區塊鏈項目較少,而且落地存在一定難度。
技術瓶頸制約著中國區塊鏈環境的升級。來鑫認為,區塊的運行速度以及存儲效率制約著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比如,“
以太坊作為一個公共的區塊鏈平臺,每秒僅能夠處理7~15筆交易,這種處理速度是難以大規模應用的。”來鑫說,“另一方面,以太坊POW算法產生區塊之后,至少需要經過6個區塊確認之后才能達成交易,經常發生‘擁堵’情況,用時達到分鐘級,用戶難以接受。”
她認為,區塊鏈3.0革新正在進行時,現在需要技術革新。首先要提高作為底層平臺的
區塊鏈技術的性能,達到商用級別的水準,提升區塊鏈的算力,以應對大規模的交易。同時,提高區塊鏈運算和確認的速度,提升用戶體驗。
另外,區塊鏈技術的透明性和公開性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們對個人隱私保障的考量。在2.0時代,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信息是不是都有公開的必要?如果必須公開,如何保障個人隱私?如果不公開,如何避免交易風險,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兼阿爾山區塊鏈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光提出,進入3.0時代,區塊鏈的機制要改進,需要建立一個匿名系統,在區塊鏈上交易時,“一般人看不到,但是仍然有監管機制可以監管。”
在陳磊看來,當前區塊鏈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是區塊鏈炒作。“炒作不僅影響了區塊鏈的聲譽,還讓認真做區塊鏈的企業面臨諸多質疑。更重要的是,有很多投機者進入區塊鏈領域。”他表示,為此,企業必須做更多防范,不光是技術方面的防范,還有商業模式、商業運作、商業設計等方面,這需要企業付出許多精力,給區塊鏈的發展和落地帶來一些挑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