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由單個節點、甚至一小批節點掌權,公共(或公開)
區塊鏈將失去價值;因此,對于
加密貨幣區塊鏈而言,確保控制權的公平分配是有益的。
另外,
比特幣、
萊特幣和
以太坊等公共區塊鏈網絡也仰賴于一種由核心軟件開發人員牽頭的“非正式”管理形式。“隨著平臺持續演化,這種管理形式要如何跟進,將會是一個重大挑戰,”貝內特表示。
超級賬簿(Hyperledger)則不同,這是一個基于Linux Foundation開發的開源區塊鏈平臺,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在分布式賬簿中交流數據的服務,它會從大量的社區積極參與者當中選出一批開發人員,由他們決定應該加入什么功能、如何加入、何時加入等。
管理模式允許區塊鏈暫時或永久“分叉”,以生成一批新的區塊。硬分叉是永久脫離先前的區塊鏈;軟分叉則是臨時變更,可向后兼容。這就像一列火車通過道岔切換軌道;在區塊鏈中,管理道岔的是對這一鐵路服務擁有權力的多數人。
不同的區塊鏈及相關加密貨幣可使用不同的PoW或PoS協議:比如,比特幣使用的是Hashcash工作量證明算法,萊特幣使用的是scrypt算法。
據戈亞爾介紹,市面上也有一些較小的基于PoS的加密貨幣,比如點點幣(peercoin),但是沒有一個能在規模上與比特幣或以太坊相提并論。
加密貨幣是人人都能參與的公共區塊鏈;不存在中央權力或管理當局。網絡的使用者們通過投票來批準新的區塊或軟件變更,由此決定網絡的管理走向。
區塊鏈也可以是私人的、“需要權限的”(permissioned)和中心管理式的,可以只授權給一批經過審核的用戶使用。企業會使用區塊鏈在內部或經過審核的商業伙伴中間分享數據,這些就是需要權限的分布式賬簿。
市面上還有一些其他的共識算法,其中一些更有前途。比如空間證明(Proof of Space),這里的依據一個節點有多少數據存儲空間來分配投票權。“我知道一些正在研發的系統似乎大有可為,”戈亞爾表示。
據貝內特介紹,現在還有運行時間證明(PoET)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證明算法,但其中多數尚未得到驗證。
此外還包括Tendermint、Algorand及一些包含不同拜占庭容錯算法的共識模式,以及Round Robein和Gossip等協議。
“其中許多都不是新東西,只是有了新的用法,”貝內特表示。“每一種共識算法都有利有弊;通常表現在可擴展性和保密性方面。”
雖然PoW和PoS各有優勢,但當前的一切區塊鏈要完成兩者間的切換,無疑都會被視為一次硬分叉,從而可能對投資者產生重大影響。但為了提升擴展性、速度以及效率,整個行業最終可能不得不認真考慮方向的變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