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多年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已經超越了
數字貨幣的范疇,走出少數極客的小范圍,逐漸成為影響大眾的通用技術,尤其在
金融領域有著巨大的價值。
更高效:從強中心到分布式
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的結合,使得信息更加對稱,提高了金融行業的支付結算效率,并且基于大數據技術使得風險管理更加有效,但是總體來說,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只是形式和手段的改進,卻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
但是,
區塊鏈技術通過共識數學算法,使用技術背書完成信用創造,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保障了金融交易中的價值傳遞。這種分布式的信任網絡,極大地緩解了中心化金融運行的節點壓力,對于金融交易的效率有著極大的提高。
更自由:從中心化到自交易
在傳統的金融體系內,銀行與銀行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或者國家與國家之間都需要非常復雜的事后審計規則,還涉及法律、計算機安全等領域,給交易帶來諸多的障礙。
盡管自動化、云計算、ERP系統等技術同樣可用于提高處理效率,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高效透明的溝通機制。但是區塊鏈技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金融脫媒,可以實現在交易前對交易流程進行復查,在交易中全網廣播,交易后還能通過不可逆記錄進行追蹤。這可以極大地降低交流的流程,使之更趨向于以用戶導向中心,讓交易更自由。
更安全:從弱關系到強連接
隨著大數據、
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在金融業的深入應用,數據逐步實現了從信息化資產到生產要素的轉變,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金融機構數據泄露等安全威脅的影響逐步從機構內轉移擴大至行業間,甚至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公眾利益與金融市場穩定。
但是,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共同記賬、全網驗證的方式降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能極大地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更便宜:從高成本到去中介
目前的任何一筆交易,往往需要經過開戶行、央行甚至境外銀行,其中每一家機構都有自己的賬務系統,彼此之間需要建立代理關系和授信額度;每筆交易需要在本銀行記錄,還要與交易對手進行清算和對賬等,導致速度慢、成本高。據高盛統計,僅支付系統使得全球企業每年要耗費5500億美元的額外費用。
區塊鏈技術的引入,使得銀行與銀行之間可以不再依靠第三方機構,而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點對點的支付方式,無需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調查信息的真實性,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此外,區塊鏈技術還可以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簡化服務流程的同時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并且有助于豐富金融產品的類型。
中國打造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