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以灰度、PayPal(納斯達克股票代碼:PYPL)、Square (NYSE:SQ)和MicroStrategy(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STR)為代表的美國
金融機構和傳統支付巨頭開始不停地買入
比特幣,只買不賣,已經在逐漸掌握比特幣定價權。
火幣集團創始人
李林曾公開發言表示,“比特幣持有者的機構化趨勢越來越強”。李林認為整個
加密貨幣行業的中心已經出現明確的轉移,2017年之后,比特幣在亞洲的影響力量在衰退,灰度目前持有比特幣數量超過火幣交易所冷錢包持有比特幣數量,在比特幣數字資產世界里面,美國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交易平臺由于匯聚流動性,往往提供資產的定價。如果一家交易所的流動性更好、吸引力更強,那么就能夠形成交易價格的主導,對交易規則話語權和制定權的掌控,即掌握資產的定價權。
慶幸的是,中國已經出現了能與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交易Coinbase競爭抗衡的火幣、
幣安和
OKex等由華人創辦的交易所,這三大交易所約占加密貨幣現貨市場份額70%。
不過,比特幣在金融結構方面,歐美國家依舊憑借著過往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經驗,在交易和衍生品定價方面的優勢而掌握了結構性權力。
中國雖然掌握著算力優勢和幣幣交易所的優勢,但上游獨木難支,幣幣交易所的投資者結構依舊是投機為主,成交量和影響力不成正比,無法與Coinbase、BAKKT和CME在比特幣定價權上的影響力相媲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