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礎設施如5G網絡、大數據、
人工智能、
物聯網、云計算、
區塊鏈等本身將帶來天量投資。根據工信部有關機構測算,2018年我國信息通信產業(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規模達到6.4萬億元,在GDP中占比達7.1%。預計2020-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其中5G基站將會有500-600萬座,每座20萬元,投資規模也將達到萬億。再如,各地正在興建的數據處理中心,去年全世界在建大型數據處理中心180個。一般10萬臺服務器規模以上的數據處理中心算是一個大型的數據處理中心,那么全世界就有1800多萬臺服務器在安裝建設中。中國今后五年將會增加1000萬臺服務器,這1000萬臺服務器連帶機房、電力等設施建設至少將帶動投資1萬億。再如物聯網,預計未來5年將至少有30-50億終端聯網,形成萬物互聯,將帶來投資規模也會達2-3萬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也將是萬億級的。
更為重要的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跟網絡(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五位一體將形成數字化平臺的有機體系,共同生成在5G基礎上。如果將這種數字化平臺用人來類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云計算相當于人體的脊梁。沒有網絡,五臟六腑與和脊梁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云計算,五臟六腑無法掛架;而沒有大數據,云計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梁、五臟六腑、皮膚和器官之后,加上相當于靈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大智移云”平臺就已經成型了。而
區塊鏈技術,就像人類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基因,經過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互聯網數字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