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新基建新經濟高峰
論壇”上的演講整理,以下為黃奇帆演講全文
2020年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一定是人類歷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工業時代歷經百年形成的全球經濟體系、治理體系,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困難而加速了變革,并把2020年變成了人類從工業文明到數字文明演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歷史上文明的更迭,往往與科學技術革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并由此引發經濟社會矛盾的全面爆發,從而導致人類社會治理體系的革命。以往歷次文明更迭所引發的矛盾,大多是以戰爭的形式解決,這使得人類文明總是在破壞中創造、在倒退中前進。向數字文明的進步有望打破這一歷史前進的方式,以一種更加先進的社會巨變模式代替戰爭那種不文明的方式。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得這種巨變提前到來,疫情后全球經濟的重塑力度不亞于一場世界大戰,人類文明正在呼喚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社會秩序。
面對這場異常嚴峻的競爭,中國政府提出了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戰略,并大力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這是中國在應對這場大變革時,從容自信地布局,我們正在以一種順應歷史潮流的方式科學地參與并開始主導這一輪全球數字經濟、社會秩序的重構。
新基建就是支撐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治理的各種基礎設施,它代表著人類文明的未來。建設這些基礎設施無比重要,就像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信息高速公路一樣,構建一個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社會,必須要有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但是,新型基礎設施到底包含哪些內容?該如何建設這些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又會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些新機會?在這里,我想就新基建的經濟社會內涵以及如何更好地建設好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