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我這幾年來一直在
香港努力推動的事情,這是個大事情,這是我個人猜測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的兩個重要戰略之一,重要在哪兒呢?
現在大家都在說SWIFT,其實不止是我們討厭SWIFT,全世界好多人都討厭SWIFT,我在硅谷考察那些技術公司,他們最討厭SWIFT。他們討厭的原因可能不是長臂管轄,不是國際
金融制裁,而是討厭傳統金融把持下的這個體制,這么壟斷、緩慢、高費用,這么傲慢僵化。
Facebook搞Libra,我個人認為不會對人民幣國際化造成多大負面影響,小扎到美國國會做證拿咱們央行要發數字人民幣說事兒,嚇唬美國議員,其實Libra針對的就是SWIFT,針對的就是美聯儲。
我們要用
數字貨幣點對點支付,去掉所有的中間環節,這個從效率和效益角度講,都可以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們要動的是傳統金融的奶酪,砸的是華爾街的飯碗。不只是我們看著華爾街有氣,硅谷那邊看著更有氣,全世界科技創新領域的人都想顛覆他們。
我在火星財經上發了系列文章,我個人認為Libra跟數字人民幣關系不大不會構成沖突,因為說到底我們的數字貨幣錨定的是人民幣,Libra錨定的是美元,各自在國際上使用的區域和領域是不一樣的,發生直接沖突的可能性不大。
比如說一帶一路國家、發展中國家,大多數都缺美元,現在的國際支付和結算要走SWIFT系統,大家又都必須用美元結賬,都手頭緊都很郁悶。
為什么在現有國際金融體系下人民幣國際化很難,因為大部分國家的銀行沒有辦法為客戶開設人民幣賬戶。大家都習慣于國際支付和結算是通過各國商業銀行之間進行的,就算你在非洲某國擁有大量的離岸人民幣,但是它沒存在一個當地的銀行賬戶上,你沒辦法通過跨國銀行之間進行轉賬,這樣的離岸人民幣你怎么調動使用起來呀?
但是到了數字貨幣領域實行的是點對點支付,甭管在哪個國家,兩個數字錢包只要都能接收數字人民幣,就可以不經過任何中間機構,相互之間直接支付轉移數字人民幣。甭說什么SWIFT系統,跟哪個國家的銀行都不相關。
如果我們跟一個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國際經濟貿易往來的額度是差不多的,買賣對等,用誰、用哪個貨幣來相互支付只是一個等價結算的標記物,只要你這個貨幣本身的價值不要劇烈波動。現在大家不得已公認美元,但是你手頭兒就是沒有美元怎么辦?人民幣也不錯呀!至少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匯率變動沒有那么離譜,好過絕大多數國家的貨幣。
如果在一帶一路國家之間,我們的交易沒有問題,大家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只有最后結算的時候,就是雙方不再相互交易的時候,要付差額的時候,你才有需要真實的貨幣,中間只不過是一個相互支付,那就用數字人民幣好吧。
所以這才是我們在國際經濟貿易上要突破的,人民幣要國際化,以數字貨幣形式進行支付絕對是一個必爭的領域。
為什么這么說?我在香港關注的主要目標就是,我們在境外有1萬多億離岸人民幣,其中有近6000億在香港,這個錢出去了因為各種原因就不允許再回來,因為回來會沖擊,造成國內的通貨膨脹。
這1萬多億人民幣在境外是沉淀的,既不能進入當地的貨幣市場,也沒有多少投資的機會。我問遍了我的香港朋友,他們手里都有人民幣,我問他們會不會把在港的人民幣換成數字人民幣,他們說換一點看看可以,都換了不知道干什么用。
所以絕對不要以為把數字人民幣發行出來了就大功告成了,發行出來了以后才可能會面對重重困難,花費了這么多資源研發出了數字人民幣,沒有人用怎么辦?不能發揮預期中的戰略作用怎么辦?
上萬億人民幣沉淀在境外不動,不能創造新的價值,資本只有流動起來才能成為資產,才能創造財富。我個人認為這是國家戰略,激活離岸人民幣,盡可能都轉換成數字人民幣,全部用于國際經濟貿易的支付結算中去,點對點實現支付,徹底跟SWIFT系統脫離關系。
這又是巨大的商機,每年我們的國際貿易有多大的額度?如果其中就算有一小部分采用了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和結算,將會給數字金融技術公司帶來多大的商機?大家不要只是把眼睛盯著
比特幣,給不懂
區塊鏈又在做外貿進出口生意的小微企業提供數字支付方面的技術服務,你會掙好多好多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