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以其多方共識、分布式存儲、難以篡改等特點,在促進數據共享、提升協同效率、建立可信體系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在
金融科技、政務民生、司法存證、
供應鏈協同、稅務發票、版權保護等領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隨著區塊鏈在各行各業應用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拓展,不同鏈系統之間互操作難、上層應用與底層鏈對接切換難、鏈上鏈下可信交互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區塊鏈的應用范圍,阻礙了區塊鏈的發展。為解決以上問題,區塊鏈互操作逐漸成為行業焦點。
區塊鏈行業發展道阻且長
自
比特幣誕生以來,區塊鏈已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金融科技、政務民生、司法存證、供應鏈協同、稅務發票、版權保護等領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大多屬于邊緣業務,以探索試點為主,應用深度和廣度不足。為什么會這樣,是什么阻礙了區塊鏈的發展進程?
首先,用戶覺得區塊鏈“難”。“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層面的難,區塊鏈是一項綜合了密碼學、P2P網絡、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的復雜技術,概念抽象,普通用戶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二是工程層面的難,用戶好不容易了解了區塊鏈是什么后,在實際應用中,不同底層鏈數據結構、共識機制、接口實現等方面各不相同、互不兼容的現實,增加了用戶學習預研、研發實施、運維升級的工作量與工作難度,尤其是用戶直接交互的接口層面的不一致,大大增加了應用與不同底層鏈對接適配、切換適配的工作量。
其次,技術成熟度不夠。2014年
以太坊的誕生,完成了區塊鏈五大核心技術(密碼算法、P2P網絡、共識機制、智能合約、賬本數據庫)拼圖,區塊鏈實現基本“可用”,但不夠“好用”。隨后,各區塊鏈平臺紛紛發力以解決“好用”問題,如升級密碼算法,提升安全性;優化共識機制,提升共識效率;研發新的合約系統,提升圖靈完備性、強化合約安全、降低合約編寫門檻等。
區塊鏈技術的快速迭代升級,提升了區塊鏈的“好用”程度,但也給行業帶來了“區塊鏈技術不夠成熟”的印象,加上部分鏈系統升級后不能兼容舊版本的問題,加劇了鏈系統使用方以觀望跟蹤為主、落地實踐為輔的現象。
最后,應用場景有限。相對于互聯網互聯互通的便利性、生態的繁榮性,
區塊鏈應用生態則相對單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鏈間互聯互通難導致行業面臨“鏈級孤島”的困境,“孤島”問題限制了區塊鏈的網絡邊界與應用范圍;二是鏈上鏈下可信交互難,導致鏈上數據不夠豐富,限制了區塊鏈應用范圍。
因此,為了促進區塊鏈的發展,首先需要從認識和工程層面降低區塊鏈的應用門檻,強化區塊鏈的易用性、通用性;其次需要加強區塊鏈核心技術研究,加速技術成熟期的到來;最后需要解決好不同鏈之間互聯互通難和鏈上鏈下可信交互難的問題,拓展應用邊界,豐富產業生態,促進網絡規模價值和數據匯聚價值的釋放。針對以上問題,以跨鏈互通為代表的互操作技術逐漸成為行業焦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