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展過程中還暴露出當前醫學研究中存在嚴重的論文導向,理論脫離實踐、研究孤島等問題。一些過去疫情處理中的成功經驗卻沒有得到及時傳播和推廣。在2013年3月
上海及
安徽出現不明原因肺炎后,相關部門利用所建立的實驗診斷平臺在很短時間內即確定病原體是H7N9禽流感病毒,隨后衛生部門采取了系列應急措施控制了病情,此后長三角地區發生的H7N9感染也很快被消除,沒有形成流行趨勢[14]。但是,這些應對重大傳染病的寶貴經驗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力度不夠。
這也導致了基礎研究成果不能及時向臨床診治應用轉化。雖然中國科學院
武漢病毒研究所等基礎研究部門在這次疫情中較快取得了系列成果,如快速獲得病毒序列并建立RT-PCR實驗室診斷方法,但未能及時推廣至當地醫院的臨床診斷治療中。這其中有臨床研究數據各中心之間難以共享,臨床、基礎及公衛數據難以共享整合,各方把持自己的數據的原因。
數據難以分享有兩個方面的問題:1)數據所屬權的如何確定;2)分享過程中如何保護隱私并防止侵權。不過
區塊鏈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關于數據確權,在一個由醫院,醫學院,檢測機構等多個參與者形成的網絡中,可以按照誰先在鏈上提交數據誰獲得權力的方式在鏈上自動確權;涉及到隱私的數據進行加密處理,數據每次在鏈上流轉和使用都將在鏈上留痕。被多次使用的數據將得到激勵,這樣可以有效的對加強多個部門的協作,推動成果共享和數據分享。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