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月29日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等機構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回顧性病例分析論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國
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9]報道,2019年12月中旬密切接觸者之間就已發生人際傳播,而在2020年1月1日,當地公安機關先后對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8名發布“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7例SARS”人員以“散布謠言”為依據進行處理[10]。據隨后各方公布的報道顯示,此后的1月1到11日已有7名醫務人員感染,12-22日又有8名醫務人員感染。但是,有關部門依然在2020年1月10日向公眾報告“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
如果只要找出病人的活動軌跡與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關聯就能分析肺炎的傳染性,我們可以把定位技術,AI等工具應用到傳染病的治理和預防中,盡早的找出其中關鍵因素,為早期疫情判斷做依據。不過要依賴數據的基礎是數據可信,要確保數據的可靠就需要使用抗篡改的
區塊鏈技術。
要獲得可信的數據其實并不容易,在新冠肺炎開始由武漢向全國蔓延時,多地出現發熱患者故意隱瞞武漢旅行史,造成了整個醫院門診部門被隔離的嚴重后果。比如,
山東濰坊的一名患者刻意隱瞞個人旅行史和人員接觸史,致68名醫務人員被隔離[11];
福建一名患者明知自己來自武漢,卻對他人謊稱來自菲律賓,未按規定進行居家隔離,還幾次參加宴席,導致7人感染新冠肺炎、近千人被要求居家觀察[12]。
在這種形勢下,完全依靠個人提供出行歷史的方法在抗疫的關鍵時刻顯得很不可靠。面對這個問題,如果使用
區塊鏈技術進行軌跡記錄,把到發熱科就診者的最近一個月
航空出港信息,火車出入站信息,手機定位信息通過某種形式進行組合,那么病患的旅行數據就更加可信和全面,避免了人為的記錯,或者故意隱瞞。
要點在于,航空公司的乘坐信息,火車站檢票信息,長途客運公司的數據,手機定位信息都屬于不同的公司,這幾個主體之間沒有從屬關系,因此,如果沒有更高層次的強力主體進行協調,那么數據調用協作就有問題。但是用一個
聯盟鏈,各方同時加入,就可以對等的主體進行有效協作,并解決數據所屬權的問題。
基于區塊鏈的加密技術和權限控制技術可以對隱私信息進行保護,患者不用擔心大量的隱私數據被暴露。醫院作為數據的讀取方可以在特殊時期加入這個聯盟鏈網絡,獲得有限讀取數據的權限。醫生在系統中輸入患者的身份證號或其他證件號,區塊鏈網絡只需返回在14天內是否有疫區旅行史即可,并不需要暴露病患的旅行細節以及其他隱私信息。在獲得的可信數據,對疾病的傳染性有了明確判斷后,地方政府應該及時地向公眾報告,賦予公眾知情權,防止由于猜忌造成恐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