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技術特點,為互聯網環境中應急物流建設塑造了全新環境,特別是智能合約為應急物流建設開辟了一個與人無涉的智能運作新層次,并映射出應急物流智能管理研究的新課題。
智能合約是尼克薩博在1994年提出的,但當時由于在技術上無法提供一套可信的執行環境而沒有得到實際應用。
區塊鏈技術出現后,高度契合了智能合約有效執行須滿足的兩個要求:一是規則和數據一旦生成,則單方無法篡改,鏈上主體均可平等獲取;二是交易行為公開可見,不允許任何虛假或者隱藏的交易存在。因此,區塊鏈就自然成為智能合約的可信執行環境,拓展了應急物流智能管理的多方面現實應用場景。
(一)實現災害快速自主響應
在突發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必須及時有效調動各方力量、調集各類資源參與搶險救援,快速自主響應成為應急物流系統的核心能力和巨大挑戰。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程序中,區塊鏈技術憑借機器信任機制和可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等特性,可實現應急事件快速自主響應,根據其類型、烈度和范圍等情況及時啟動相應預案,緊急組織應急籌措、生產、調度,高效進行應急物資和設備的調集,確保應急物資保障有序有力,提高響應效率。
(二)提高應急物流管理效率
在應急物流多方流轉大量應急物資的過程中,面對大量、多點、彌散的復雜關聯信息,智能合約自動化的特性凸顯其優勢。當應急物資交付方和接收方對合同約定事項的執行達成共識時,智能合約平臺可自動觸發簽收、打款等行為,降低合約風險,提高執行效率,同時將相關流轉信息上鏈公示,提高應急物資流轉效率和應急物流管理效能,壓縮不必要的成本開銷,突破流程壁壘,減少人力物力和時間耗費,破解返工復工困難帶來的人員短缺等現實問題。
(三)建立智能管理技術矩陣
區塊鏈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技術,而是結合了多種現有技術進行的組合式創新,區塊鏈與
物聯網、大數據、
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成為趨勢,通過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必將從倉儲、運輸、配送及逆向物流等各個維度為應急物流智能管理帶來新的巨變。
區塊鏈以物聯網中的智能設備為節點,管理應急物流各方在交互作用中的角色、行為和規則,其分布式特性為應急物流物聯網的自我管理提供了途徑,使各節點具有去中心、自信任、自治化和匿名化的特點,共同搭建萬物互聯時代的應急物流信息和價值交換網絡。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鏈上信息的整合和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可以形成應急物流活動全方位的全景視圖,提高需求預測精度,實現全流程、全部門數據整合,破解信息“碎片化”難題,對各方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并可以有效進行評價、監測和監督,為應急物資供應者、物流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建立共同的運營標準和合作方式。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應急物流區塊鏈
上海量的數據進行實時或近實時的處理,并對沉淀的信息價值進行充分挖掘,為后續決策提供輔助支持,使應急物流活動更加智能化。
區塊鏈在應急物流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但區塊鏈技術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面臨著標準化、性能、容量、安全性、可拓展性等一系列技術方面的挑戰,并非能解決所有問題,應避免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的過度炒作和過分夸大,必須以科學理性的審慎態度對待,引導這項新興技術在最適合的場景落地應用,也不應以單純技術手段更新取代深層結構性應急體制機制改革。另外應注意的是,疫情當前,應本著務實高效的原則,避免“曲高和寡”“脫離實際”,區塊鏈技術可與既有系統進行有效對接,以縮短研發周期,降低人力物力耗費,推動應急物資的高效保障、信任治理和智能管理,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曉,劉正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
供應鏈智能治理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7,(11):34-44.
[2]吳士泓,凌大榮,魯靜.區塊鏈在軍事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J].物流技術,2018,(11):119-123,158.
[3] 吳桐,李航. 區塊鏈將引爆組織與管理革命[J].中歐商業評論,2018,(7).
[4] 張夏恒. 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優化[J].中國流通經濟,2018,(8):42-50.
作者:
吳 量,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特約研究員
徐 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