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普惠
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傳統慈善捐贈容易出現欺詐和腐敗行為,也容易出現違反捐贈者意愿的行為,且不容易被追溯,尤其是小額捐贈很難監督捐贈物資是不是真的流向指定的受捐贈對象,另外,傳統慈善捐贈在效率上也無法保證。”
以物資捐贈為例,物資從捐贈方流向受贈方包括倉儲、派送、供需方確認等,目前各個環節都尚未實現很好的整合。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支付寶上線的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臺,背后的技術邏輯是一方發出需求清單,一方物資進入物流環節的一刻,就開始信息上鏈,物資所到之處的每一個環節、經手人確認都在鏈上顯示。而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這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收件方可能不是最終受贈方,需經第三方統一管理派發。但無論經過多少個環節,
區塊鏈全程記錄存證、各方確認不可改、可高效追溯,能解決多點協同的復雜問題,不留任何環節進入黑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