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關于央行
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當中,進一步闡述了人行對于數字貨幣的構想。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2016年8月,范行長《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依據和架構選擇》的拓展和細化。本文也延續央行《幾點考慮》的思路,提出幾點疑問,和各位讀者一起探索。
央行數字貨幣的產品定位?
《幾點考慮》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定位,是替代M0,并且也給出了央行方面作為發行者,對于紙幣硬幣的不滿意。但是,央行似乎沒有考慮過一個關鍵問題:為什么紙幣硬幣在今天還有7萬億的存量?是誰出于什么原因在持有上述7萬億紙幣硬幣?
只有搞清楚人們對于上述7萬億紙硬幣的需求出發點,才有望用數字貨幣取代M0。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答案是,人們持有上述7萬億紙幣的動機,是不是貨幣動機?是不是為了買東西或者財富貯藏而持有上述紙幣?
這一點,大家打開自己的錢包,其實就能找到答案。為了滿足在只能接受紙幣的地方買東西的需求,人們需要持有的紙幣其實很少。人們絕大部分買東西和財富貯藏的需求,都被銀行存款乃至支付份額所滿足了。
我認為,人們持有紙幣的動機,也就是對紙幣的需求,并不是貨幣需求,而是對“紙”這一形態的需求,也就是一種炫耀的需求(例如發紅包),或者一種匿名的需求(例如藏在床下)。
如果想要人們自愿放棄紙幣,就需要創造其他能夠滿足炫耀需求的東西,或者提供匿名需求的東西來替代。然而,《幾點考慮》中提出的央行數字貨幣,既不能滿足物理上炫耀的需求,又不能滿足匿名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想象,即使央行不再發行紙幣硬幣,也會有其他的物理形態來替代需求,比如人們用購物卡發紅包,用美元紙幣藏匿資產。后者肯定是央行更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我擔心,央行數字貨幣的目標雖然是替代M0,但它其實不具備M0目前所承載的社會所需。如果紙幣硬幣被完全廢除,央行數字貨幣登場,我擔心人們目前的行為方式不會有任何變化,大家還是該刷卡刷卡,該掃碼掃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