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碳鏈:碳資產
區塊鏈平臺。在中國CCER碳資產,從發起到上市,交易和流通至少需要十個月,復雜而又耗時長會給減排企業和控排企業帶來不小的經濟成本,對于整個未來
能源的清潔化、分布化、
金融化會帶來巨大的挑戰。2016年5月,全球首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在
北京成立。該團隊擬通過
區塊鏈技術與
碳市場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款低成本、高可靠的碳資產開發和管理的區塊鏈平臺,產品以基于區塊鏈的互聯網服務作為表現形式,提供基于區塊鏈的便利化碳資產開發平臺。通過發行以核證減排量(CCER)為基礎資產的數字資產——碳票,平臺將碳資產開發各環節的參與方納入基于區塊鏈的共享協作分布式可信賬本,實現基于區塊鏈的文件和數據傳遞、以及評審和開發過程中的參與方互動,通過過程重塑,打造碳資產開發高效協作網絡。碳資產管理應用僅僅是能源區塊鏈實驗室開發的多款應用之一,實驗室正攜手合作伙伴同時開發多款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能源互聯網應用,包括電動汽車賬戶管理、分布式光伏售電結算、虛擬電廠考核計劃等,覆蓋能源生產、配送、消費、交易、管理等多個環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