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1:電信設備管理痛點問題:電信設備數量多、種類多、廠家多、批次多,是形成自頂向下透明化穿透式的管理。巡檢數量的自動采集、可信存儲、記錄溯源、智能分全流程技術不完備,數據分析不準確。
發展策略:鏈上建設、自動化建設、智能化建設。這些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
場景2:動態頻譜管理與共享
如果采取靜態方式管理,利用率比較低。
利用
區塊鏈做動態頻譜的管理和共享是通信行業的重要場景。
每個頻譜的運用者可以作為一個節點來授權,通過鏈上智能合約的方式確定動態頻譜的共享機制,并根據共享機制實現計費結算。這是重要的應用場景。
場景3:數字身份認證
它有兩個痛點問題:個人和設備。我現在在寫第二本書,專門探討數字身份認證。
解決方案:統一用戶身份認證,保護運營商利用實名認證用戶數據庫組建身份認證
聯盟鏈,并吸引第三方企業加入。
利用算法為每個用戶建立唯一的數字身份,結合
區塊鏈技術確保數字身份不被篡改和授權使用。基于設備的數字身份認證,將傳統的PKI技術集中式的證書申請、查詢改為分布式,自行生成證書,區塊鏈節點使用智能合約驗證并寫入證書,在設備商、運營商之間建立信任關系。
場景4:國際漫游結算
多方參與的場景,比較適合區塊鏈。因為多方參與的場景容易出現投訴,容易出現糾紛、爭議,區塊鏈正好解決這個。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把智能合約的更新、自動化配置放到區塊鏈上。每一個參與的運營商會把自己的協議文件和處理的工作量用智能合約去做,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自動化。現在有一些廠商,比如歐洲運營商和亞洲運營商,就在做基于區塊鏈的漫游結算。可以實現多方共用。
場景5:數據流通與共享
電信大數據的流通和共享存在與其他行業類似的問題:數據交易中的規范性和完備性不足,數據確權、數據定價等核心問題尚未得到全面解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要求愈加突出,技術手段缺乏;現有的“中心化”數據流通方式在電信業公信力不足。
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去中心化”數據流通和體系,共享數據元信息、樣例數據、數據獲取需求、數據交易及權屬流轉信息;在數據資源產生或流通之前,將確權信息和數據資源有效綁定并登記存儲,為維護數據主權提供技術保障;利用智能合約規則代碼代替合同,實現鏈上支付、數據訪問權限自動獲取,提高交易自動化水平。
區塊鏈還不完全是共享經濟,未來我們可以暢想區塊鏈+物聯網會讓萬事萬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享。
大家基本不會聽過“物聯網+”,通常聽說“區塊鏈+”。我們常說“
人工智能+”、“5G+”,很少聽說“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互聯網+”是一個概念,2014年有一本書叫《互聯網思維圖庫九鑒》,我現在在寫第二本書叫《區塊鏈思維》。
現在大家不再談互聯網思維,因為現在互聯網思維已經和百行百業結合很緊密。我們去買電影、高鐵票、交水電費等等都用互聯網,已經是結合很緊密了。
這時候正是談區塊鏈思維的時候,我已經形成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論體系,5年之后,大家也不會再談區塊鏈思維了,因為區塊鏈思維已經和百行百業結合得很緊密了。
任何中心化的系統也不能支撐海量的物和物之間的連接。區塊鏈和物聯網結合可以削減、提升收入。
場景7:云網融合應用
結果方案:跨網對接、云網合一,這時候牽扯到跨云、跨網對接,比較適合區塊鏈技術。
場景8:多接入邊緣計算
區塊鏈提供邊緣算力,MEC+區塊鏈就可以實現存儲算力的共享,把閑置的各類資源構成區塊鏈節點,提供資源。
在國內,MEC+區塊鏈與迅雷做的鏈課思路比較相似,把閑置的帶寬和資源貢獻出來。
在國外,最早嘗試電信運營商區塊鏈領域的是美國電信巨頭AT&T,AT&T可以提供基于區塊鏈的社交媒體歷史地圖,創建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套件。COLT運營商與
香港運營商PCCW完成POC,使語音同化時間的批量銷售、運營商之間結算更加高效和安全。
小結:
1: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數據顯示,區塊鏈技術在電信領域的產值將從2018年的466萬美元激增2023年的9938億美元。2:區塊鏈去中心,防篡改以及多方共識機制等特點,決定了區塊鏈在解決電信行業合作中需要多方共同決策并建立互信問題。這在運營商的優化、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協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3:5G技術的普及將加速
區塊鏈應用落地,區塊鏈為5G時代的價值流轉奠定信任基石,區塊鏈為5G安全隱私提供了新思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