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C替代。DC/EP既保持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征,也滿足編寫和匿名的需求。
二:賬戶松耦合。與電子支付不同,DC/EP脫離傳統銀行賬戶實現價值轉移,有利于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
三:二層運營體系。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不超發,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四:技術路線中立。滿足30萬筆每秒的的轉發。
技術與資本是雙紐帶的發展。美國納斯達克造就了硅谷和斯坦福,滬市帶來了科創板的繁榮,
深圳創業板帶來了深圳新區的繁榮,新三板帶來了中關村的創新創業。
數字資產將會形成下一個交易所,那這個交易所到底是在海南還是雄安?
區塊鏈有一天也會上升到社會上層建筑層面,這時候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能體現出來。我們在研究區塊鏈的時候更應該堅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三個問題,十九屆四中全會與區塊鏈有何關系?
第一個關系,把數據作為第七個生產要素,納入了基本經濟制度。前六個生產要素是勞動資本、土地、知識管理,技術。把數字經濟納入體制,這為區塊鏈奠定了基礎,區塊鏈是共性平等,分配機制上區塊鏈能夠奠定重要的基礎。
第二個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繼
農業、工業、科技和國防四個現代化后的“第五個現代化”,區塊鏈可以發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這兩點都是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點,和區塊鏈有一定的關系。
第四個問題,中國是否正在成為世界科技的“湯淺中心”?
建國70年來,中國的科技飛速發展。從知識產權來講,中國從數量上已經超越了美國。
區塊鏈在這個時間點對于國家的競爭有重要的關系。中國和美國的區塊鏈發展不分伯仲,如果說芯片我們被別人卡脖子,那么區塊鏈這個領域我們和美國不分伯仲。
“湯淺現象”(注:湯淺現象是近代以來科學活動中心在世界范圍內周期性轉移的現象。)第一位是伽利略,第二位是牛頓。伽利略出生于1540年的意大利,除了伽利略之外還有布魯諾、哥白尼等科學家也在同一時代。
牛頓那個時代發生了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他在萬有引力為主導的天文、地理、生物上的研究讓英國成為了當時的科技中心。
第三位是法國的拉普拉斯,那時候法國的科學家群星薈萃。
第四位愛因斯坦是德國科學家,當時德國除了愛因斯坦之外還有布朗克、李比希(音)等等科學家。
第五位是美國人萊納斯鮑林,從1930年到現在一半的諾獎都被美國人得了。
第六位是屠呦呦,習總書記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大變局有三個特點,一是大發展,二是大變革,三是大調整。
9月27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看完之后我有一種制度自信。我們處在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次數字經濟的機會,是屬于中國人的,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尤其區塊鏈美國和中國不分伯仲。全世界前10的區塊鏈公司,中國和美國各占一半,中國成為湯淺中心并不為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