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笨鳥,所以要先飛。”
雖然在他人眼里,老楊已經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但他卻給自己定位為
區塊鏈投資領域的新人。他告訴懂懂筆記,身邊炒幣的商業伙伴、朋友并不少,然而他卻是少數的“大齡”投資者,論對于新興事物的接受、學習能力,他最弱。因此,他必須比年輕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區塊鏈來勢洶洶,通過書本了解的概念,很快就過時了。”所以,老楊成了整個區塊鏈討論群里,最活躍的積極分子。無論觀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足,他都敢將話題拿到群里討論。為此,喜歡他的人不少,但覺得他煩的人就更多了。
而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短時間內,通過聊天的方式,汲取相關的區塊鏈、炒幣的知識和經驗。他甚至開玩笑的說道,“在區塊鏈炒幣的圈子里,問一個人每天睡幾個小時,大概就能猜出他的年紀。睡得越少,年齡越大,(學習)能力越差。”
好在
幣圈里,大家并不會排斥“高齡”的炒幣者。老楊也很快成為了一名資深的“業內人”。他自豪的告訴懂懂筆記,相比其他的投資圈子,尤其是傳統實業領域的投資氛圍,區塊鏈
社群的互動性是最強的,也是最具粘性的。
“賺了錢,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幣價動蕩成員相互安慰,有疑問拿出來討論解決,現在上哪去找這樣的組織。”盡管,有許多網絡輿論形容這類區塊鏈投資群就像是一塊肥沃的“韭菜地”。由一群站在區塊鏈頂端的“獵食者”,帶著一群春風吹又生的“老韭菜”,不停的進行著財富置換的過程。
但在老楊眼里,這些“獵食者”們只要愿意分一小杯羹,讓他以及眾多背景各異的炒幣者,能夠小割一把“新韭菜”,就已經很心滿意足了,“畢竟二十年前我自己創業的時候,是沒有人愿意帶著誰一起發財的。”
他告訴懂懂筆記,其實包括他在內,群里很多成員都知道,自己只是那幾位意見領袖、“大咖”指揮下的棋子,但在炒幣這個類似于集體“攻城”的過程中,所有“士兵”都能夠獲得寶貴的經驗,收獲財富上的增值。而最終,只要在區塊鏈、
數字貨幣等概念徹底黃了之前全身而退,就可以確保自己不會成為整個領域里,最后一把沒人要的“爛韭菜”。
很顯然,天下沒有可以白吃的午餐,站在區塊鏈頂端的那些人,所展現出來的“利他精神”,只不過是想拉攏更多的散戶甚至小白加入炒幣的行列,讓大家為了其一己私利充當“炮灰”。
而另一方面,許多“韭菜”也深知自己的“身份”,區塊鏈社群在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共識下,形成了這樣一種默契:大咖們賺大錢,“韭菜”們跟著分點小錢。這之間利他分享與仰望崇拜的關系,任誰都不愿意將它說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