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
物聯網的鏈接規模將迅速擴張。全球物聯網的鏈接規模,2019為107億,2022年將達到171億。我國物聯網的鏈接規模的擴張速度領先全球,2019年為31億,2022年將達到70億。
物聯網鏈接的速率將幾何級提升。5G通訊網絡具有高速率、廣聯接、低時延特點,峰值下行速率可達20Gbps,每平方公里聯接設備可達100萬個,時延只有1毫秒。
在萬物互聯的世界中,諸多鏈接具有控制功能或交易功能。這就需要對管理、指揮、調節的權力進行認證,需要對物權關系、信任關系進行認證。超廣域、超高速的物聯網所需的這類認證,是傳統的認證體系和商業信用體系無法達成的。
傳統的權力認證和物權認證體系是中心化的,環節多,效率低,覆蓋面小。而在傳統的商業信用模式中,信任需要積累,建立信用需要較長的周期;信任需要中央節點,日常經濟行為難以成為社會信用記錄;商業信用可及范圍小,信用成本高。因而,傳統的認證工具和信用模式難以適應數字經濟社會的需求。
大數據、
人工智能、
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應用在數字信任領域取得了初步進展,有可能應用于新的數字經濟時代。
一是通過數學方法解決信任問題。應用區塊鏈的共識算法和智能合約等技術,通過算法程序表達規則,可以自行確定并自動執行交易各方認同的商業條款,可以引入法律規則和監管節點,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集成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數據挖掘,判別企業法人或自然法人的信用狀態,發現信用,發掘信用價值。
二是應用數字技術對人或物進行特征識別和時空定位。可以認證身份,確認點對點、端對端的控制、指揮、調節的權力;也可以認證物品,確認物權的價值和歸屬。
數字信任的價值在于:可以在廣域、高速的網絡中建立零時差、零距離的認證工具,提高物聯網的實際效率和運行可靠性;可以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環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紐帶,節約信用形成所需的時間和成本,加持商業信用。
數字信任的主要優勢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普惠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數字鏈接的經濟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將趨近于零。這將提供更加廣泛的便捷性,也將帶來更加直接的危險性,構成重大的安全挑戰。我們迫切需要更新安全定義、安全技術、安全制度,構建一個全新的數字安全體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