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只是
區塊鏈的一種應用,但比特幣向世界演示和傳播了其核心技術,即
區塊鏈技術。比特幣之后一方面形成了各種復制比特幣技術的“山寨幣”和在比特幣基礎上形成的衍生產業,緊接著是使用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創建各種市場應用,最后是政府意識到區塊鏈可以用于公證、投票和數據公開等,形成了各部門研究使用區塊鏈的態勢。
應用眾多,但不成熟
雖未有公認的說法,但一般認為
區塊鏈應用分為三個層次:區塊鏈1.0主要指使用區塊鏈產生貨幣并用于交易,是一套分布式網絡應答協議和無法串改的賬簿系統;區塊鏈2.0主要指去中心化的應用和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是使用區塊鏈建立各種市場機制,主要是應用于
金融交易和智能合約;區塊鏈3.0 是指運用于其它方面,使用區塊鏈管理和組織社會事務,比如房產登記證明等。當然,也有人提出分成兩類,即區塊鏈1.0這樣的以代貨為中心的稱為
幣圈,其它區塊鏈應用稱為鏈圈。
幣圈的應用除了比特幣,有名的還有以比特幣為基礎提供智能合約應用服務的
以太坊,以及各種其它類比特幣等。市場機制中的應用包括類似納斯達克的LINQ這樣的證券交易、區塊鏈保險、股票眾籌等。另外,很多國央行(包括中國央行)都在考慮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國家法幣。鏈圈的應用民間公證、奢侈品防偽、學位證明、投票系統、房產登記、音樂版權、藝術品防偽、遺產登記、工商登記等。
從應用的內容看也可以分成資金端應用、資產權益應用和價值之外的信用應用。資金端的應用除了各種類比特幣及其上的應用外,還包括票據等資貨幣。票據市場有各類票據,原來很少的防偽來匹配很大的面額,這方面可能會出現相關應用。資產權益的應用包括以下幾類:傳統的資本市場,如股票、期貨、基金、債券、理財等;大宗商品、貴重商品等;房契、地契等;各類積分;以及各種準金融,如
供應鏈金融。價值之外信用應用是非金融的,如美國猶他州在開發的選民投票系統,可以做到區塊鏈網絡公布候選人信息,信息透明、投票結果不可篡改、投票結果可追溯,以及選民匿名保護等。
正如互聯網的發展,區塊鏈發展也有一個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區塊鏈雖然看起來應用眾多,但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商業生態,也沒有出現殺手級的應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