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到2019年年初,中國
區塊鏈有兩個重磅的監管文件發布。一個是2018年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風險集資的風險提示》。另一個是2019年1月10日,網信辦發布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意味著政府對區塊鏈在
金融領域的應用監管逐漸走向成熟。
再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10月24日 ,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深入淺出地闡明了
區塊鏈技術在新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作用,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也意味著對各部門各地方全面和深刻認識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運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的能力必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這代表了國內對區塊鏈技術的態度由原先的中立抵制轉變到積極推進的局面。
區塊鏈市場相關的法律制度、監管機制相對滯后,與區塊鏈相關的經濟活動缺乏足夠的制度規范和法律制約與保護,區塊鏈技術應用合法合規還需進一步完善。監管的核心邏輯,通過將創新性技術(如:區塊鏈、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技術)應用到現有監管過程中,以達成更有效的風險識別、風險衡量和風險處置要求。
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底層架構和記賬模式,在不同主體之間建立起了信任。以監管機構主導的區塊鏈平臺為底層架構,將所有利益相關者(比如,央行、公安、工商等政府監管部門)以分布式節點的形式納入平臺,上鏈監管,同時上線,聯合監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