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系統本身具有安全體系,可以用于網絡安全領域。“區塊鏈自身安全體系是指為了實現區塊鏈基礎架構和功能而采用的安全技術。在該技術體系中,采用的是加密、數字簽名、時間戳等安全技術,實現數據區塊保密、節點認證、存儲安全、傳播驗證、安全容錯、身份鑒別、授權訪問、安全審計以及隱私保護等功能。”閆懷志告訴記者。
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副教授應翔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在面對新的復雜的應用場景時更易出現安全風險。“由于區塊鏈技術不可逆的特點,出現網絡漏洞后的風險比常規互聯網應用的風險更大。”針對技術方面的風險,他建議做好安全審計和測試工作。“在代碼正式發行前,先試著運行一段時間,把技術漏洞扼殺在搖籃。”
在賽迪智庫信軟所軟件研究室主任蒲松濤看來,區塊鏈技術所涉及到的信息安全風險主要集中在應用層面。為此,他建議加強管理。“一是做好信息系統的管理;二是做好用戶管理,提升用戶技能;三是做好上鏈信息和數據的管理,區分哪些數據能上鏈哪些不能。”
閆懷志稱,區塊鏈在網絡空間安全保障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尤其是在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數據保護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這是因為區塊鏈具有高度安全性及時間維度,區塊鏈數據具有很強的數據抗篡改能力,可有效保護數據的完整性,且開銷不高、便于實施。”
“隨著應用場景增多,區塊鏈技術涉及的具體安全問題會暴露出來,區塊鏈行業將針對具體問題采取具體措施,使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更成熟。”應翔說。
“當然,除了技術手段,還應加強配套的法律法規、標準、監督和管理體系構建,多管齊下構建完整的
區塊鏈應用安全生態環境。”閆懷志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