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認為,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占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已成為我國
區塊鏈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騰訊、阿里巴巴、
百度、京東等互聯網行業紛紛加入
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與場景應用中。比如,騰訊區塊鏈已經落地
供應鏈金融、醫療、數字資產、物流信息、法務存證、
公益尋人等多個場景。騰訊基于供應鏈場景下的真實交易數據,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及運營資源,構建 “騰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從根本上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白皮書》顯示,隨著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逐步成熟,產業應用的實際效果愈發顯現,
區塊鏈應用已從金融領域延伸到實體領域,電子信息存證、版權管理和交易、產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
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區塊鏈技術開始與實體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產業
區塊鏈項目,迎來產業區塊鏈百花齊放的大時代。例如,
北京溯安鏈科技有限公司的溯源服務,已經在
廣西小紅薯、陽原雜糧、
黑龍江富硒大米生產流通供應鏈得到了應用,這不僅滿足了客戶的區塊鏈溯源需求,還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于佳寧預言,盡管目前區塊鏈技術顯然不夠成熟,基礎設施也遠遠稱不上完善,但三年內區塊鏈將在實體經濟中廣泛落地。也就是說,未來三年將是傳統行業與區塊鏈緊密融合的關鍵時期,會涌現出新型商業模式和監管服務模式。這為實體產業換道超車提供了機遇,數字資產會成為企業重要資產。對于實體經濟而言,這或許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白皮書》指出,在全球科技創新處于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前沿領域的發展情況與未來的國際競爭格局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創業者和資本不斷涌入,企業數量快速增加。但是,傳統產業中的實物流并沒有廣泛轉化為信息流,原因之一是很多實體經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并沒有辦法基于業務的數字化轉型獲得很大的實際收益,反而要承擔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風險。所以,不少企業并沒有積極推動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導致實物流向信息流的映射存在不完整、不全面、不系統的情況。
事實上,利用區塊鏈技術結合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以及在基于新型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推動下,大量交易信息已經開始由線下轉向鏈上,企業的管理系統和機器設備的聯網率開始提升,數字資產成為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產業的商業模式也將實現前所未有的深度變革。
于佳寧認為,區塊鏈只有賦能實體經濟才能長遠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是區塊鏈能夠降低實體經濟運營成本,并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但以現在的底層實力去改變實體經濟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并不會起到降低經濟成本的效果。
“區塊鏈對于實體經濟的意義體現在四方面,重構信任基礎、商業模式、協作體系與權益形態。”于佳寧強調。
目前,區塊鏈技術開始在實體經濟的很多領域實現落地應用。因為區塊鏈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在實體經濟改造中已經開始了廣泛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區塊鏈在實體經濟產業場景中落地模式和邏輯也日益清晰。
《白皮書》認為,區塊鏈應用加快落地,助推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實體經濟降成本、提效率,助推傳統產業規范發展。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正在衍生為新業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而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區塊鏈技術有望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底層技術之一。于佳寧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區塊鏈在工業領域應用有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產品智能化為產品加入更多的價值元素;第二個層次,數字金融對制造業的促進,鏈上數據發生變化;第三個層次,可信數據賦能工業,帶來價值增量;第四個層次,產業協作實現多方系統共建、共治、共享、共用。
于佳寧認為,未來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產業區塊鏈項目,將成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趨勢。可以預見,未來技術創新會迅速增加;相關從業人員、創業公司會越來越多;各行各業都會探索、思考 “區塊鏈+”;我國區塊鏈在全球影響力會迅速提升。
可以說,我國工業傳統的 “串行制造”模式正在通過數字化工廠技術,變成 “并行制造”模式。而工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在多方協同生產、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工業資產數字化等多個方面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一個面向未來的分布式智能生產網絡正在成為現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