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的應用已從
金融領域延伸到實體領域,電子信息存證、版權管理和交易、產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
物聯網、智能制造、
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廣乾告訴記者,
區塊鏈技術已開始與實體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產業區塊鏈”項目,迎來產業區塊鏈“百花齊放”的大時代。
比如,
電商企業通過開放區塊鏈服務平臺,幫助企業部署商品防偽追溯,已廣泛應用于奶粉、保健品、大米等產品。2018年“雙11”,通過區塊鏈實現了來自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5億件商品的溯源。
電子票據管理也在逐步推廣。2018年,
深圳市試點推出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發票。目前,深圳地鐵、出租車、機場大巴等交通場景已正式上線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發票,超過5300家企業注冊使用,累計開票數量超過800萬張。
但是要讓區塊鏈真正廣泛落地還需要構建完善的標準體系。我國區塊鏈技術應用正處在積極探索階段,各行業和場景中的解決方案大多尚處于研發或小范圍應用試驗階段。目前行業用戶對區塊鏈的認識尚缺乏共識,技術路徑的分歧也使得有限的研發力量得不到有效集中,無法滿足
區塊鏈應用開發市場的需求。
據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區塊鏈標準體系初步建立,標準研制穩步推進。在參考架構、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已發布多項團體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國家標準和近10項行業標準立項。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獲批籌建。
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前景,業內普遍看好。李廣乾就表示:“我國區塊鏈產業鏈條正在加快形成,從上游的硬件制造、平臺服務、安全服務,到下游的產業技術應用服務,到保障產業發展的行業投融資、媒體、人才服務,各領域的企業已經基本完備,協同有序,共同推動產業不斷前進。”
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技術也不能單兵突進。何寶宏就認為,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發展需要
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基礎設施支撐。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也將催生出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促進區塊鏈應用落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