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多年“野蠻生長”和輾轉波折后,
區塊鏈行業近日迎來重大政策利好。專家認為,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區塊鏈在我國將開啟新征程,核心技術研發和行業應用落地是今后產業發展的主賽道。
我國區塊鏈發展處全球第一梯隊 但自主核心技術仍有待提升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區塊鏈在全球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從
區塊鏈技術角度看,一方面在區塊鏈技術申請專利上,目前我國區塊鏈發展水平處于全球第一梯隊。2019年上半年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上,中國占比達67%,而美國僅16%;另一方面在區塊鏈底層基礎技術上,我國則處于相對落后位置,比如目前區塊鏈的主流共識算法,基本都是國外開發,在區塊鏈的拓展性層面,比如跨鏈、分片等技術開發上也都由國外團隊或機構主導等。
如果從區塊鏈市場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可以說已經處于全球前列。截止2019年上半年,我國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區塊鏈相關企業已達兩萬七千多家。國際數據公司(IDC)此前發布《中國區塊鏈市場預測,2018-2022》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達1.65億美元,預計這一強勁增長態勢將在未來三年延續。
據中國
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理事長郭宇航介紹,中國的區塊鏈應用在國際上處于先進水準,在
供應鏈金融、票據、存證、發票等領域都有非常多的落地案例。但是,由于中國在數學等基礎學科方面比較薄弱,中國始終缺乏國際公認的原創性成功。區塊鏈的核心創新如共識機制等,基本上都是拿來主義。
趣鏈科技CEO李偉認為,當前國內外區塊鏈鏈技術處于同一起跑線,由于國內互聯網行業基礎較好,所以應用落地速度超過國外,但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國產自主可控技術的研發投入,才可以在后續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現在國內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發展存在的瓶頸和短板是基礎技術仍然需要在性能、擴展性、隱私、安全等多個維度實現突破,在核心技術上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共識、密碼、分布式通信與存儲等領域的基礎研究。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
上海數字經濟創新實踐基地投資負責人鄭玉山向記者表示,從應用層面講,國外的團隊更擅長底層區塊鏈技術開發,包括共識機制,加密協議等方面,而國內團隊擅長應用落地以及理念創新。目前國內主要短板在于對底層技術的的原創方面稍有欠缺。
定調核心技術,政策環境趨于明朗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期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集體學習,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由此將給國內區塊鏈行業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國際數據公司(IDC)認為,區塊鏈技術的基調已定,表現出中國發展區塊鏈技術的決心,這對澄清市場認知、推動技術落地有巨大作用,也為產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此前,政府對于區塊鏈的態度呈現"涇渭分明"的特點,一方面肯定區塊鏈技術作為新興科技的潛力,引導其規范化發展;另一方面又堅決打擊以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首次代幣發行(
ico)等為名義的非法集資活動。在實踐中,對"幣"的打擊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鏈"的發展,也讓不少地方政府對區塊鏈的鼓勵停留在政策發聲層面,缺乏實際扶持措施。在此次講話中,區塊鏈被稱之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其集成應用在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這是中央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為區塊鏈定調,而且有著清晰的目標導向,使區塊鏈發展的政策環境一下子變得明朗起來。
在專家看來,本次政治局會議的另一大關鍵點是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從現行技術范式來看,針對現有系統缺陷的擴容、跨鏈、隱私保護和治理規則等是區塊鏈核心技術攻堅的方向。而在大量資金、企業入場后,對核心技術的攻堅將很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技術產品化進程。
郭宇航認為,國家此次對區塊鏈未來發展的政策信號令行業振奮,對于區塊鏈三個層次的發展,作出了明確指引,包括區塊鏈基礎技術研究、行業應用落地,以及與數字經濟的商業激勵模式融合,這使得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更為清晰。
鄭玉山認為,在此次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會有更多主流學者和更多企事業單位進入區塊鏈領域,預計在未來,國內區塊鏈行業底層技術研發上也會有更多突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