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而言,傳統VC經過長期訓練,有著更科學的投資方法。
在很多
區塊鏈項目公開募幣之前,會有一兩輪小型的私募。與傳統科技創業隨著時間發展與產品完善進行ABCD輪融資不同,風險投資人只能通過
ico前的私募輪進入。騙子橫行的環境下,創業者需要知名投資機構的品牌背書;而扶搖直上的幣價與好項目,能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財務收入。
融資流程的徹底改變,也改變了傳統投資機構股權投資的方式。是股權還是代幣?成為機構面臨的新問題。一位知名投資人稱,曾經在一個項目投資了股權,ICO之后,最終還是按照一定價格轉換為代幣,但是轉換時價格已經很高了。
沒有股權,公開市場也可以買代幣,那么專業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的區別在哪兒?這是眾多投資人的困惑,過去VC投資要求盡可能多占股份,并且謀求董事會席位,盡管很多項目在ICO之前還會私募,但無論是機構拿到的份額,還是影響力與話語權,都在降低。
“現在很多
區塊鏈項目最多給你5%就不錯了,這是資本要去適應的。” 丹華資本董事總經理Dovey Wan說,謀求對公司的中心化控制,已經玩不動了。
陳
嘉興選擇堅持投資股權,像李強這樣早一輪進入不知不覺就拿了一堆代幣的投資機構也不在少數。在最近硅谷最大一起
telegram區塊鏈項目TON的私募中,紅杉、Benchmark等81家機構投資者入場,且以0.37美元/枚的價格買入代幣。
隨著很多區塊鏈項目快速ICO,何時退出與流動性管理,是區分風險投資基金與區塊鏈基金的重要分界線。
傳統VC資金周期為5年-7年,也就意味著VC是一門長期的生意,可以有5年-7年的時間陪伴企業成長。美國的創業公司,現在從第一筆投資到退出,M&A平均要5年,IPO要8.3年;而在區塊鏈領域,很多項目私募后不到半年就發幣ICO,鎖定期6個月到3年不等,這完全打亂了傳統VC的節奏。此外,流動性上更加靈活,會在退出以后繼續用收益投資,成為新興區塊鏈基金的特點。
當項目一兩年就可以退出,退不退,退出以后的錢如何使用,稅務如何計算,這些代幣是否拿出來分紅?短周期種種考量似乎正與VC陪伴企業成長的理念背離,每一步決策在幣價快速變化的市場,都尤為重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