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是被優秀的被投企業卷進來了。本來是一個很正常的風投基金,突然發現手里有一堆代幣。從記賬、報稅、報利潤,到怎么跟LP解釋,都是問題。”豐元創投(Amino Capital)管理合伙人李強,最近有了一個幸福中的苦惱。
2014年,
比特幣幣價高漲的黃金年代,李強投資
區塊鏈創業者丁磊(Tom Ding)。投資剛剛落地不久,2015年-2016年就是行業的寒冬期,硅谷死了40多家公司,丁磊的公司也開始調整與轉型。
經歷過那場寒冬的丹華資本投資經理Judy Yan也有同樣的感受,她從2014年加入丹華起,就一直在看
區塊鏈項目:“當時投資決策很痛苦,總覺得不在路子上,根本原因是商業模式不是特別明顯。”
漫長寒冬后,這些當年播下的種子在2017年初迎來了春天。沉潛了2年-3年的創業者突然想明白區塊鏈怎么玩了:這種去中心化的網絡效應,最初的節點會很少,用代幣建立網絡效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代幣一開始很便宜,但隨著網絡變得越來越大,對應的價值就越大。這意味著,只要發行
ico項目,而且有健康的商業模式以及業務增長,代幣會隨網絡規模擴大而不停升值。
很快,這些早期的創業者帶火了ICO市場。如今,丁磊是硅谷小有名氣的神童,當年與他一起擼串軋馬路的朋友Vitalik Burterin創建的
以太坊,成為區塊鏈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一起受益的還有陪伴這些創業者經歷過寒冬的風險投資機構。
“寒冬,也意味著這些企業融資難,拿不到錢招人和研發。”Judy說。不管是不是對發幣蔑視,對高調宣傳不屑,曾經區塊鏈的創業者比其他人更先知道行業在發生什么。
加密貨幣價格一路飆漲,這些早期投資區塊鏈項目的投資機構,手里的加密貨幣也越來越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