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區塊鏈產業圈分為鏈圈和
幣圈。鏈圈以技術創新為目標的創業創新團隊為主,大部分是傳統的互聯網公司轉型或者是以開發者為核心的技術團隊。鏈圈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最先進的技術和算法成為全球唯一或者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基礎設施,能夠滿足現有的或者孵化創新的互聯網應用。
在楊慧看來,“沒有哪一種技術可以像區塊鏈這樣,幾乎適用所有應用場景,所以區塊鏈地位才會有對標互聯網地位之稱。但同樣這也是區塊鏈行業發展的難題,由于都適用,導致很多的企業用不好。原因很簡單,因為適用程度不同,企業需要深度分析自身業務和
區塊鏈技術的結合點。更難的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產品開發和運營,這些都跟互聯網應用面臨的困難是相同的,因此不是簡單的區塊鏈技術創新就能解決的,它是一個‘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生態創新。”
目前,市場上關于區塊鏈的應用有很多,不過大多以游戲和博彩類為主,顯然這不能賦能實體產業,因為大多數都是以
數字貨幣激勵機制來運營的。
楊慧認為,“好的區塊鏈場景一定來源于現有的互聯網場景,甚至要把互聯網應用當成一個區塊鏈賦能的場景,例如大眾點評、小紅書、馬蜂窩等,這些用戶參與點評、分享內容的平臺,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是有剛需場景的,例如保證用戶行為數據安全、可追溯、信用價值等方向都是區塊鏈技術可以完成的。”
恒大研究院任澤平指出,目前超95%融資事件處于種子輪、天使輪及A輪階段,B輪及以后只占3%。 2014年后,VC融資輪投數量逐步減少,平均輪投規模逐漸增加,投資者更多地將目光從數字貨幣轉移到具體應用場景的落地。顯然,應用場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正成為區塊鏈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博士表示,“如果把
比特幣看作區塊鏈最早期的1.0時代的應用的話,能運營小程序的
以太坊是區塊鏈的2.0時代,而區塊鏈和產業的密切結合則屬于3.0時代。”
也正是看好區塊鏈和產業密切結合的方向,于佳寧辭去公職,創辦了
火幣大學,在他看來,“新經濟新思想的發展會帶來新教育,新的教育也會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火幣大學的使命就是要通過‘數字
金融體系’‘分布式商業理論’‘區塊鏈技術新應用’三大思想來幫助企業重建商業模型。”
以分布式商業理論為例,于佳寧博士表示,“過去的價值分配都是股東利益最大化,股票都是針對公司制的,因為機器時代需要資本的投入,股東最重要。到了互聯網時代,開發者和骨干員工最重要,所以發明了期權,而到了平臺經濟時代,用戶,尤其是早期用戶就特別重要。然而,雖然這些平臺型上市公司創造了全球最高的市值,但早期用戶卻無法分享其創造的價值。以滴滴和UBER為例,雖然早期的司機通過公司融資獲得的金融杠桿燒錢獲得了一些收益,但這都是短期分配獲得的價值,由于采用公司制的模式,分配仍然是股東至上,根本無法參與公司長期價值的分配。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一套金融體系和一套金融工具在長期維度上實現價值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引入新的資產形態,把企業創造的長期價值合理分配出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新金融體系來支撐,新的商業理論和商業工具的引入。”
說白了,區塊鏈帶來的產業重構打造的是一個用戶(參與者)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只有參與者足夠多,互動足夠活躍和頻繁,生態價值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所以,如何激勵用戶,實現從股東價值最大化到生態價值最大化,這將涉及商業思想到商業模式的重構。同樣的,這也將是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下,打造應用場景無法回避的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