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最開始作為支撐
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利用分布式共享賬本以及點對點傳輸技術,來支持比特幣數字資產在去中心化網絡中進行流通。在經過多年發展后,區塊鏈成為基于P2P網絡、非對稱加密、哈希函數、Merkle樹、鏈式結構、時間戳、共識機制等多項關鍵技術的綜合系統,其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結合區塊鏈的概念、技術和基礎架構,其基本特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技術讓區塊鏈網絡數據傳輸和存儲實現去中心化。每個節點都可以維護一個賬本的副本,
區塊鏈技術在傳輸數據時不再依賴中心網絡節點,而是通過共識開源協議來保持多個節點共同參與的整體系統能夠良好運轉,并保證信息能夠真實有效地在區塊網絡中進行傳播。系統中的分布式節點為保證均等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數學方法而非中心化的監管中介來構建信任機制。
2.安全可靠。區塊鏈通過非對稱加密原理來實現網絡信息的安全可靠。區塊鏈系統使用基于加密算法產生的公鑰(Public Key)與私鑰(Private Key)秘鑰對進行數據加解密,結合KEM、DEM混合加密機制,來滿足安全性需求和所有權驗證需求。除此之外,區塊鏈還通過時間戳證明、首尾相連記賬規則、共識機制等技術和機制設計,來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從理論上講,只要避免作惡者掌控全部節點的51%,就能夠防止其操控修改網絡數據。
3.可拓展性。區塊鏈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可拓展的編程能力,支持開發者通過智能合約構建高效的分布式應用。開發人員可以在區塊鏈這一底層開源技術基礎上,針對包括
電商物流在內的各種應用場景,構筑各類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應用程序。智能合約自動判別各節點執行合約的條件和需履行的義務,并自動執行滿足條件的合約事項。在沒有中心機構監督的場景下區塊鏈可保證合約有序執行,提升執行效率并減少資源浪費。
4.可溯源。區塊鏈系統采用時間戳技術實現數據信息擴展過程中的時間維度記錄。P2P網絡上包含數據信息的新區塊產生后會被時間戳打上烙印,并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首尾相連形成區塊鏈。由于區塊鏈數據庫不可偽造和篡改,人們可以通過這種鏈式結構可對任何數據信息進行追本溯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