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應用層次從上往下依次是工具、平臺、基礎設施。
大部分人做工具,所以目前感覺到比較冷。
平臺是以某一個核心企業或者是強有力的企業為主,把它的能力賦能出來之后,這里邊玩家不對等,一般是有中心化的強有力的單位,一些依附它的可能比較容易形成平臺。平臺主要依賴行業,看行業是不是允許你這么做。
基礎設施是相對比較平等的單位,大家共建。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比較大,碰到的問題會更多。
現在IT工具沒有盈利的模式。我們把區塊鏈當作工具來看,解決企業內部現有的業務一些痛點或者是很小的技術難點,但是并不能為公司帶來新業務增長點。解決小技術點和業務點會面臨很多技術挑戰,別人會質疑說為什么一定要用區塊鏈來做。
基礎設施要建立平等協作、業務共享、業務自治的價值“聯網通用”,會出現新的創新業務模式。
有影響力的都是基礎設施的項目,比如說Libra的項目,中國建設銀行發布的“BCTrade2.0區塊鏈貿易
金融平臺”,包括SWIFT的業務也是瞄準跨境場景。這些項目都比我們現在很多人做的單一的區塊鏈當工具使用的場景有價值。尤其是像Libra,它是跨機構、跨國際、跨行業的網絡,是真正的基礎設施。這里給大家的想象空間非常大。
總結來看,目前區塊鏈基礎設施項目有如下特點:
第一,依托自有的生態,比如說Facebook有海量的用戶,SWIFT有銀行資源,他們圍繞著自有資源做事情。
第二,都有強有力中心化的推動者,像Facebook和SWIFT都是強有力的中心化組織,國內的建設銀行也是一樣的。
第三,聚焦跨境領域的應用比較多,國際上有影響力有能力的公司都把目光瞄準到這一塊。
第四,項目背后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使得性能、隱私、擴展性等技術問題得以解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