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2019 CCF
區塊鏈技術大會”在
成都舉行,巴比特受邀參加。在當日下午的“
區塊鏈技術與
金融創新”主題分
論壇上,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區塊鏈負責人周鈺發表《區塊鏈:IT工具還是基礎設施》主題演講。
周鈺表示,之所以有人認為當前區塊鏈環境冷,是因為人們把它當成工具來用,所以看不到應用價值。而正確的做法是將區塊鏈當成基礎設施來對待。基礎設施要建立平等協作、業務共享、業務自治的價值“聯網通用”,會出現新的創新業務模式。
周鈺還透露,銀聯近日會發布區塊鏈企業級應用的全球性基礎設施網絡,致力于改變目前
聯盟鏈應用的高成本問題,以互聯網理念為開發者提供公共區塊鏈資源環境,極大降低
區塊鏈應用的開發、部署、運維、互通和監管成本,這將促進區塊鏈技術得到快速普及和發展。
以下是周鈺演講內容,巴比特整理:
非常高興來到這里與大家分享,今天我要分享的話題是《區塊鏈:IT工具還是基礎設施》。
有老師提到區塊鏈今年比較冷,我覺得今年比去年好,去年很冷,今年冷熱不均,有的人覺得比較冷,有的人覺得比較熱。
為什么有的冷,有的熱?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你把它當工具用的話,會感覺到很冷,區塊鏈當工具的話很多人會質疑價值在哪里。區塊鏈當成基礎設施做的話,可能會覺得很熱。冷與熱是需要你深入進去才能發現。
區塊鏈冷現狀
首先講一下“冷”。很多人講區塊鏈核心應用缺乏,區塊鏈沒有爆款應用。我們看下,當前區塊鏈的發展瓶頸:
第一,技術不成熟。
區塊鏈系統性能、容量、可擴展性等方面存在技術難點。
第二,基礎設施幾乎沒有。
沒有形成行業一致認可并共同使用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
現在的互聯網也是基礎設施,在上面做什么應用都可以,最終的結果是用戶對于這些基礎設施是無感的。有很多人在做,但這件事情做起來很難。
第三,核心應用缺乏。
應用場景一年來沒有什么變化。主要應用于數據信息共享業務,尚無具有產業影響力的標志性應用。聯盟鏈就不講了,跨境業務里邊最有名的沒有做起來。電子發票比較特殊,這屬于政務領域和票據結合,國家稅務總局對這塊的關注度非常高,后面會在全國系統推廣標準。
第四,行業標準缺失。
各家區塊鏈平臺缺乏互通性,兼容性,業務數據無法交互,制約了區塊鏈的技術轉化,成果應用及產業布局。現在大家在發力,某些細分領域的標準大家要制定,制定大標準的時機不是很成熟。因為區塊鏈怎么定義,大家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標準怎么定,各有各的說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