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是交易所運營的核心內容,沒有好的風控就沒有安全穩定的交易。風控能力是加密資產交易所的最核心能力。傳統交易所為防范和應對風險,采用了不同的風險防范機制。如證券交易所常用的全額交易結算資金制度、風險基金機制;廣泛用于期貨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的保證金制度。其它諸如價格限制制度、限倉制度、大戶報告制度、強行平倉制度、強制減倉制度、結算擔保金制度以及風險警示制度也都被選擇性地運用到各類交易所中。
鑒于加密資產交易所與傳統交易所的不同,以及其面臨風險的多樣性,其風險控制機制的設計,需要針對加密資產交易所自身特點進行設計,雖然不能全部照搬傳統交易所的風險防范模式,但加密資產交易所的風險控制思想從整體角度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交易所合規化
加密資產交易所作為一種新型的業態,是加密資產交易的樞紐,準入門檻較低,不確定的監管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缺失,給加密資產交易所帶來嚴重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導致了整個交易所市場魚龍混雜,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破壞了市場穩定性,信用環境也遭到了惡化。人們對交易所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交易所合規化的呼聲越來越高。
加密資產交易所設立要具有合規性。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加密資產交易所擁抱監管、擁抱合規,按照監管政策合規合法的經營是減少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的必要條件,加密資產交易所的發展與合規也是相輔相成的。加密資產投資屬于高風險性投資,加密資產交易所有其自身的風險,交易所的穩定也是風險之一。嚴格的市場監管,交易所的合規運營,會降低交易所的誠信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有效的抑制市場投機,使市場穩健運行。
目前擁有加密資產交易牌照的國家比較少,知名度比較高的是美國。美國證監會表示,被承認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必須與證券交易所做同樣的合規,而且對政府和公眾完全披露技術細節和財務風控原則,也應該預留可被審計的保證金,美國的數字資產交易所需要與現有的
金融交易所或者合規機構共同持牌并受監管。全球范圍內的主要加密資產交易所,尤其是大型的加密資產交易所都在積極地爭取全球范圍內的交易所牌照,以滿足交易所運營資質的合規要求,提升自身競爭力。如
火幣申請獲得了美國MSB(Money Services Business)牌照。同時,努力使自身的具體業務經營達到監管的合規要求,如對投資客戶進行合格投資者認證、反洗錢措施等。
2. 交易所規則健全化
傳統交易所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由于制定的相關規則非常疏忽及松散、市場的不透明及監督不力導致了“往友銅事件”的發生。過去眾多沒落的加密資產交易所,也有不少是由于交易規則設置不完善、技術架構過于簡單等自身問題造成的。
交易所的一線監管是市場風險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交易所日常的自我管理及風險控制是嚴格通過章程、規則和辦法進行的。健全的交易所規則不僅能夠防范交易所內部交易可能遇到的風險,也能夠有效控制市場的操縱風險,維系市場的健康發展。
交易所應該對自身平臺上的一切交易活動,制定完善的交易流程,執行嚴格的交易規則,對顯著影響數字資產交易價格的異常行為予以重點監控;對違反交易規程和交易流程的交易行為及時進行處置;對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技術故障或其他異常情況導致部分交易或全部交易不能進行的,需事先做好預案,包括在規則中明確停市條件。
交易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是風險管理產生的原因之一,交易所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建設,加強自律監管。制訂資產信息披露、執行標準、臨時報告等規范性文件,按時進行信息披露。針對定期報告、日常監管及風險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加大監管力度,對未能勤勉盡責的市場主體及其從業人員,嚴肅追責,不斷提高監管效能。
優化風險管理機制,完善風險處置規則,強化監測、預警、處理等能力,并及時化解信用風險,將可能遭遇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針對不同類型的核心風險指標實施分類核查,相關指標明顯異常的,要求管理人補充披露具體原因、對收益分配的影響及風險應對措施等信息,避免因不可預期的風險造成嚴重損失。
3. 風控體系的搭建
交易所的系統性風險是由政治、經濟、社會等外部環境造成的,具有普遍性,交易所不能對其預知及掌控。交易所在面對外部因素導致的市場風險時,需考慮一些市場突發風險,事先做好應對預案;監控交易所資金流動情況,對賬戶進行實時監控。加密資產交易所安全風控體系還需要順應市場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迭代,采取多種解決方案及備用方案來設計風控體系,同時提高交易所安全指數,為交易所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在面對非系統性風險時,加密資產交易所需通過加強自身風險管理,通過把控自身可能存在的風險,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帶來的危害。交易所可以通過構建多層堡壘機制、建立相互制約機制、多層次審批等機制,做到把控加密資產的底層邏輯,檢查代碼邏輯的完整性和嚴謹性問題,做好安全硬件,妥善分類和保管冷私鑰,定期進行離線簽名。針對黑客行為,可以收縮受攻擊面、嚴控API接入,并購買保險。
交易所的監管法規、措施是實施風險控制的必要條件,但不是決定因素。影響交易所防范風險的關鍵因素是交易所自身風險防范機制的完善,即交易所能不能在出現風險時有效、及時地執行有關監管措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這就需要交易所建立風險控制的體系。
類似于傳統金融機構的分控體系構建,加密資產交易所風控體系在內容上也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加密資產交易所缺乏有效運作機制和組織制度的保障,需要構建高效嚴密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制定風險管理的方針,界定各職能部門職責,明確風險的指代內容以及風險發生后責任的劃分,定期或不定期的業務審計等內容都依賴于管理組織架構的搭建。
二是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是防范風險的關鍵之一,是風控體系能否真正發揮控制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內部控制系統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由系統、錢包、業務、財務等多層面構成的嚴密的內控系統,以便為交易所和相關員工建立一套完整的內在和外在行為約束機制,并根據內部控制的管理技術要求進行相應的制度、機構、職能設計,從而構成一個有機的控制系統。
三是運用先進科技構建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如何制定和完善各種風險管理的制度與措施,是整個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全面風險管理系統的構建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開放、高效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通過先進的數理統計風險計量模型和系統,針對加密資產交易所在各個業務層次的信用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等,進行全面有效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
四是高素質人才與風險管理文化的創建。首先,實現有效的風險管理,人是管理的關鍵。加密資產市場知識含量高、技術性強,要求從事風險管理的人員熟悉整個交易所運作的架構、流程和使用的技術,而且需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超強的專業性,能夠及時發現風險,認識風險發生處理過程中的高度復雜性,并進行有效控制。其次,風險管理文化也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加密資產交易所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在實際工作中,風險管理機制易受到疏忽和冷落,風險管理文化的培養有利于控制系統、交易機制等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有效的風險控制必須適應風險環境,并滲透在交易所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由于治理結構的復雜性與中心化屬性,風險的管理往往不能獨立運作,缺少一種信任機制,而且風險控制是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的,交易所的基層員工和各類投資者缺乏參與風險治理的意愿和動力。而在加密資產市場,由于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信息不透明、資產不安全、平臺不合規、隱私易泄露、易被黑客攻擊和非法盜用客戶資金等問題,使得去中心化交易所會逐漸成為加密資產領域交易所發展的必然。隨著交易所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形態的改變,交易所的風險治理將具有更高的行業信任度,且通證經濟作用發揮貫穿在整個市場,通證自帶的激勵屬性使得交易所市場的生態成員能夠自覺地參與到風險控制當中,更有利于減少風險的發生。加密資產交易所的去中心機制和通證的使用,有利于風控體系更好地發揮作用。但需要清楚的是,風控體系的建立僅僅是有效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作為新型的交易所的一種,加密資產交易所風控的完善與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