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央企攀鋼集團旗下的智慧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正式啟動,這也是中西部地區首款基于核心企業的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類似攀鋼集團搭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九月,由央企或者地方國有企業主導的區塊鏈落地應用已經有5例。今年以來,更是有多達到36家國有企業,落地了50個區塊鏈項目。
互鏈脈搏觀察國有企業落地項目情況,2019落地加速背后或有三個原因:區塊鏈司法存證領域應用激增,區塊鏈應用熱潮從政府部門傳導至國有企業;區塊鏈技術本身趨于成熟,2019年整體落地情況向好;國有企業自身數字化轉型的需要。
而借助國有企業擁有的龐大用戶群體,和覆蓋生活基本面的業務領域,或許,區塊鏈可以趁著這股東風進入尋常百姓家,同時將國有企業的巨大信用在鏈上進行傳遞。
2019落地項目多 ,政務帶動、技術進步、自身需求三大動力牽引
攀鋼集團作為國有企業,在鋼軌市場保有較高占有率,去年在國內地鐵項目用軌市場占有率達75%,中國鐵路總公司采購的鋼軌銷量居國內首位……基于此,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可在攀鋼集團的大體量業務中,輻射到更多中小微企業。據介紹,該平臺可將原來享受不到核心企業金融服務的小企業也納入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范疇當中,從而使其有機會得到更低成本的融資。
金融領域一直是區塊鏈項目落地的主力軍,國有企業的區塊鏈布局也不例外。今年國有企業區塊鏈業務布局走勢基本和整體環境一致:落地項目多,金融領域項目較多。
國有企業的區塊鏈探索可追溯到2017年,但是在2019年之前,大都披露的并非應用落地的項目,而是落地前的進展。如2017年精準信息參與了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區塊鏈業務的投標;2018年4月,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開始“電網企業區塊鏈技術研究及應用驗證項目”的招標。
2019年之后,國企區塊鏈項目落地加速。
國家電網最早于2017年9月組建研發團隊,2017年11月提交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但直至今年1月,才在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上線應用首個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應用平臺,從網絡、數據、業務三個層面設計區塊鏈在能源互聯網的應用。3月,國家工信部區塊鏈重點實驗室電力引用實驗基地在國網電商公司(國網金融科技集團)揭牌成立。
互鏈脈搏統計,2019年國有企業已經披露了50個落地項目,其中7月最多,為10個,3、4、5月次之,分別落地8個項目。

(制圖:互鏈脈搏)
在2019年進行區塊鏈落地的36家國有企業中,有13家銀行,共落地了22個項目。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業興銀行各落地3個項目,為各商業銀行之首。央行也落地了包括自動稅務備案、“區塊鏈”福費延平臺、智能化交易銀行專屬服務平臺在內的三個項目。
此外還有如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在內的5家金融類企業分別落地一個項目。能源、交通出行、港口物流領域分別有三家企業進行區塊鏈項目落地。

(制圖:互鏈脈搏)
2019國有企業區塊鏈項目落地加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
2019年區塊鏈整體落地環境向好,區塊鏈技術開始趨向成熟。從技術本身來說,2019也是中國區塊鏈開源大年,集中式技術逐步被分布式技術取代,區塊鏈等新一代前沿技術變得愈加成熟,已經可以支撐商業應用,進而有機會推進商業模式上的轉變。
同時,政府部門加速引進區塊鏈的動作或許也是國有企業的風向標。據互鏈脈搏統計上半年中國區塊鏈應用落地項目中,政務類有83個項目,占比20.3%。其中中國多地法院和科技公司合作,提供區塊鏈司法取證、存證服務;部分地區市政府等部門采用區塊鏈進行網絡身份驗證,打通便民服務;也有食品藥品監督局,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溯源檢測。政府都支持區塊鏈落地,那么國企也就放開了心理包袱。
國有企業自身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其擁抱區塊鏈技術的原因之一。如2019年1月23日,四川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召開,會議總結國企改革成果,其中提到,四川發展組建大數據產業投資公司,進軍區塊鏈、大數據產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