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熙表示,萬物互聯可以帶來無限的可能。預測未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萬物互聯必然會帶來海量的數據,而風口,就在這些數據之中,所以,聚焦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挖掘,在海量數據中去挖掘風口,或許是一種辦法。他給出的判斷是:數字經濟的未來,就在數據里面。
“快手在數據挖掘方面有一些技術積淀,我們每天產生1500萬以上個視頻,整個庫里存有100億的視頻,我們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大數據。我們做了很多垂直類運營,一個出發點就是對100億視頻分析,計算出接下來什么會火,什么會成為接下來的引爆點,這就是對數字經濟的理解。”
孫梓豪從現實考慮出發,表示對于一個產業來說,任何老板都關心投入和產出,如果技術不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沒有場景的,包括人工智能都是欠缺的,其實不是場景的欠缺,而是沒有站在對方的邏輯上考慮,雙方共同構建出來。

李俊將數字經濟的未來分為上、下半場來討論。他認為,上半場的關鍵詞是“量化”。你要量化自己,包括個人、企業、組織、設備、機器,因為缺乏量化,幾乎是寸步難行。下半場的關鍵詞是“控制”。控制你的隱私,控制數據所有權,沒有下半場,就是個大農莊。
“為什么頂級數據專家、信息專家都進入了百度、谷歌這些企業,因為只有那里有數據,可以繼續他們的研究,這其實是一個悲哀,只有大農莊才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研究。因此我們下半場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你自己,現在你控制不了自己的,只有大型的公司、平臺來控制你。”
孫傳濱從切身業務維度出發,表示數字經濟的未來有三個方面。第一,萬物互聯。我們現在就在讓衣服聯上網,這會帶來很多應用場景;第二,個人行為的數字化。聯物不是我們的目的,最終是要聯人,聯人的行為。如果我們通過設備、衣物的物聯,識別到人的行為,意義會很大;第三,數字化是為用戶服務的,極致的服務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